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肿瘤症状管理|肖卫教授:症状管理需遵照指南,规范性和安全性并行

时间:2024-03-12 09:55:33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阅读: 201696

乳腺癌治疗多采用骨髓抑制性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作为其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对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及患者预后皆存在不良影响[1]。因此,重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对其开展规范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如东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肖卫教授全面解读《CSCO升白指南(2021)》对乳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规范化管理。

厝火积薪:

乳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总体发病率高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性[2],但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接受化疗等强效治疗手段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比例相对较高。

目前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引起发热,继而感染,最终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周期的有序进行。目前针对各种乳腺癌化疗方案(如TCH、TC、AC-T等)(表1)、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放疗、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来曲唑等)、靶向治疗及生物制剂等皆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1]。尤其是当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时,骨髓抑制和发热的发生率或可增加。


量体裁衣:

制定预防及平衡治疗方案

为了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通常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药物治疗,即使用升白药增加白细胞数量,减少感染风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则是临床最常用的有效防治药物,指南建议rhG-CSF于化疗后次日或最长至化疗后3-4天内开始使用,而PEG-rhG-CSF则于每周期化疗结束24h后使用,且需距离下次化疗12天,以上二者皆需依据患者体重行个体化治疗[1,3]。同时,为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及降低感染风险,可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及营养指导、定期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如炎症指标及体温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等)、减少探视以减少接触病原体等。此外,可对高危患者采用更为积极的管理策略,如粒细胞输注、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

在临床中,医生在平衡症状控制与肿瘤治疗之间的关系亦不可或缺。乳腺癌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时,控制症状和促进造血恢复是首要任务,但是其可能影响化疗方案的疗效。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骨髓抑制程度等)和医生的建议,综合应用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控制症状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尽量减少对化和疗等肿瘤治疗的影响,例如:适时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及周期、预防性使用升白药和抗生素、预防性促进造血恢复、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等。

方兴未艾:

肿瘤支持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取得长足进展

支持治疗包括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引起的副作用等,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更好耐受肿瘤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实现生存获益。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治疗的深入研究,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支持治疗备受关注并不断取得长足进展。例如:针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新型止吐药物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5-HT3受体拮抗剂已获指南推荐(图1)[4];针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规范化的升白治疗和输血治疗亦实现了广泛应用;针对靶向药物对于心脏安全方面的影响,亦可以根据指南行规范处理。此外,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支持治疗也逐渐得到重视,通过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方式,可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规范化的支持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案。


图1 口服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治疗方案[4]

肖卫卫教授总结:

教授总结

乳腺癌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制定防治措施,注重平衡肿瘤治疗和症状控制,同时,重视支持治疗的规范化,从而助力患者实现更高生存获益。未来仍需持续探索完善更加有效的治疗模式,造福更多患者。

肖卫教授总结:

教授简介


如东县

人民医院

肿瘤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康复分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委员

•南通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通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委员

•南通市肿瘤传统医学专委会委员

•南通市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 026(007):638-648.

[2] 向泓雨,辛灵,徐玲,等.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导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3):331-334,338.

[3] You Z, Zhang H, Huang Y,et al. Assessing the Optimal Regi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Acting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ancers (Basel). 2023 Jul 19;15(14):3675.

[4]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11):16-26.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