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访谈/详情

一场海峡两岸的安宁疗护对话

时间:2017-08-04 14:55:33来源:未知作者:窦洁 阅读: 86693

blob.png

10月29日,“第二届亚太地区华语安宁疗护高峰论坛——2016北京峰会”在京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推进安宁疗护(大陆称“姑息治疗”)在肿瘤治疗全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倡导给予患者身心灵全方位的照顾和关怀。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对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护这一专业在不同地区的起始、发展和未来,以及如何将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护的理论融入到医疗实践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畅谈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

从“心动”开始,从“需求”着手,台湾安宁疗护的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一步步走到今日的繁荣。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赖允亮教授介绍了台湾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希望在未来的发展里安宁疗护能从三甲医院普及到社区医院,充分依仗科技不断进步,将安宁疗护渗透到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介绍,从1994年CRPC成立以来,姑息治疗领域迅速发展,发展历程与台湾十分相似。姑息治疗领域不局限于肿瘤患者,关注点不仅停留在疼痛上,姑息治疗已经变成“常事”。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力量,与兄弟学科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姑息治疗的进步。

安宁疗护需多学科合作

台北马偕纪念医院方俊凯教授介绍,心理社会肿瘤学覆盖面很广,它包括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解决灵性痛苦和生存危机等。希望能通过专业的心理和行为干预,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安宁疗护是一种支持与舒适的护理模式,也是关爱理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陆宇晗主任强调了护理在安宁疗护中的重要作用。很多患者对死亡充满恐惧与困惑,家属不知该如何安抚与照顾,因此护理工作渗透到安宁疗护的各环节十分必要,希望安宁疗护的发展可以让所有患者感受到关爱与照护。

安宁疗护可作为独立学科

培养专业人才是关键

“缺乏爱心的医学行为是缺乏温度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李萍萍教授直抒胸臆。她表示,爱心与专业知识是安宁疗护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因此需要培养一批对安宁疗护充满热情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安宁疗护科目,将安宁疗护更好的发展起来。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也提出了相同观点,“关爱”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患者的躯体和心理不应分割对待。因此安宁疗护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全面的关爱。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大学医学部已经开始了人文教育与关爱理念的实践。希望未来的肿瘤医学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将关爱惠及治疗的各阶段,促进安宁疗护的进一步发展。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