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咖秀现场 | 褚倩教授:肺癌治疗理念不断更迭,以患者为中心贯穿诊疗全程
肺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乃至我国均呈逐渐上升趋势[1]。多种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如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但疾病本身和诊疗过程中的多种症状常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理念受到重视[2]。在第六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医师报》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聚焦晚期肺癌患者报告结局和生存质量,对肺癌诊疗和管理理念的进展进行分享。
01
患者报告结局和生存质量是肺癌临床治疗的关注要点
患者报告结局(PRO)是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症状负担进行全面记录的工具,且与预后密切相关[3]。在今年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褚倩教授对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PO及生活质量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研究显示PRO与目前肿瘤治疗取得越来越好的疗效密切相关。
靶向和免疫等治疗问世前,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仅5~6个月。当前关于ALK/ROS1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ALK队列中患者中位OS已达89.1±19.6个月(图1)[4]。在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的大前提下,患者不仅关注长期生存,更关注生存的质量。因此,如何让患者在长生存同时获得高质量的生存成关注重点。
“以患者为中心”是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的重要原则。世界卫生组织在肿瘤的诊疗核心表述中,特别提到聚焦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精准治疗;聚焦肿瘤的综合治疗,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具有更优质生存等三个关键点。
2021年1月,我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指导原则(试行)》,鼓励科学合理的运用PRO是临床结局的重要形式之一[5]。这一理念在临床研究者中得到进一步重视,鼓励将PRO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纳入临床研究的终点,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PRO均为患者自身评估,既非医护人员评估,亦非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评估,因此更能真实反映患者本人的真实状况。
目前,全球最广泛应用的是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该评分分为15个维度,包括5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3个症状领域,该量表以问卷形式发布,可客观且全面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以及症状[6]。
02
抗肿瘤药物不断延长生存期是肺癌慢病管理的关键所在
肺癌作为我国定义的重大慢性病,已经纳入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重大慢性病管理体系。NSCLC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常见临床类型,约占肺癌整体的80%,多数NSCLC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7]。目前晚期NSCLC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化疗预后远未达到治疗预期[8]。随着抗肺癌新药的研发和临床使用,化疗药物的不断升级,大大改善了接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随着靶向和免疫药物的问世,对驱动基因阳性等患者应用免疫和靶向治疗药物让更多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患者达到5年生存率成为可能。目前,对于ALK阳性的患者总生存数据超过7年[4]。因此,若聚焦于长生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阳性的人群是最优选择。
03
支持与姑息治疗是提升肺癌患者
我国的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接受。近30年来,支持和姑息治疗理念也不断转变,国内外均存在不断更新的趋势。临床医生在抗击肿瘤时,在关注和控制肿瘤延长生存的同时及时对症处理,即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姑息治疗针对症状涵盖的范围不仅包括癌症本身所致症状,同时也涵盖因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症状,如癌因性疼痛、肺癌相关性咳嗽、呼吸困难等姑息治疗(表1)。随着不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既包括正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亦包括抗肿瘤治疗结束后一年之内的患者以及结束抗肿瘤治疗一年以上的康复患者,均需进行相应的支持症状处理,如预防、治疗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即支持治疗——Supportive care[9]。
随着晚期肿瘤患者的诊疗理念不断丰富,支持和姑息治疗理念逐渐延伸至疾病治疗的早期。部分顶级医学杂志报道表明,确诊肺癌的同时开始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以及相应问题的及时干预和支持,不仅可提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亦可提升治疗效果。姑息治疗理念呈现从晚期延伸至早期的趋势,在中国这种理念也逐渐生根开花和结果,也正如本次全国年会主题: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
04
褚倩教授总结
随着药物治疗的发展,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诊疗治疗和管理理念亦不断发展,患者报告结局和生存质量是肺癌临床治疗的关注要点,抗肿瘤药物不断延长生存期是肺癌慢病管理的关键所在,支持与姑息治疗是提升肺癌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部肿瘤科 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候任主委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Zheng RS, Zhang SW, Zeng HM,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2(1):1-9.
2. Shameer K, Zhang Y, Jackson D,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Early Endpoints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Trial-Level Meta-Analysis[J]. Front Oncol. 2021,11:672916.
3. Anderson NE, Calvert M, Cockwell P, et al. Using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PROMs) to promote quality of car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kidney disease requiring treatment with haemodialysis in the UK (PROM-HD): a qualitative study protocol[J]. BMJ Open, 2018, 8: e021532.
4. Peled N, Gillis R, Kilickap S, et al. GLASS: Global Lorlatinib for ALK(+) and ROS1(+) retrospective Study: real world data of 123 NSCLC patients[J]. Lung Cancer. 2020 Oct;148:48-54.
5.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指导原则(试行) [EB/OL]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c2f79c22e8678241b030c71523eb300c.
6. 黄子寅,培尔顿·米吉提,凯比努尔·艾尔肯.EORTC QLQ-C30量表汇总评分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验证[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2,29(16):1171-1176.
7. Tan WL, Jain A, Takano A, et al.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on the horizon for lung cancer[J]. Lancet Oncol,2016,17(8):e347-e362.
8. Schoenfeld AJ, Hellmann MD. Acquired resistanc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J]. Cancer Cell,2020,37(4):443-455.
9.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肺癌姑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7):2084-2095.
本栏目鸣谢单位:齐鲁制药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Cancer-channel;邮箱:37893558@qq.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孟文勃:ERCP技术进入崭新时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技术进步,ERCP 技术已从一种诊断手段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和微创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诊断到治疗、从胆系到胰腺、从技术应用到并发症预防、从质控到培训的发展进程。
2024-11-04 -
10-292024
多维度建设 共探重症医学发展模式
如何建设好这样一个富有朝气且极其重要的学科?在第15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上,《医师报》邀请多位专家就各自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特色和经验带来分享。
-
new叶枫教授:耐药菌感染趋势上升背景下的“理想”抗菌治疗策略
2024-10-23 -
10-212024
以整体观看重症医学“大学科”建设
重症医师们眼中的重症医学是什么样的?
-
孟文勃:ERCP技术进入崭新时代
2024-11-04 -
多维度建设 共探重症医学发展模式
2024-10-29 -
以整体观看重症医学“大学科”建设
2024-10-21 -
林海滨:医院管理离不开超前思维和务实精神
2024-04-03 -
胡兵:AI辅助消化道疾病诊疗正当时
2024-02-26
-
2023大咖秀现场 | 褚倩教授:肺癌治疗理念不断更迭,以患者为中心贯穿诊疗全程
2023-06-28 -
从“天罗地网”到 4K,腹腔镜发展助力妇科微创
2023-07-12 -
微创之声|“一台手术切胃癌肠癌,两种术式用微创解疑难”烟台山医院胃肠外科“双镜合璧”完成一例无切口胃癌+直肠癌NOSES根治术
2023-06-28 -
进展&亮点 | 董丹凤教授:晚期乳腺癌治疗“乘风破浪”,新进展为患者“纾忧解困”
2023-08-01 -
靶向治疗破解卵巢癌复发困境,“手术+化疗+维持治疗”全新治疗模式延长患者生存期
2023-07-18 -
疫情防控新阶段,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专家有几点提醒
2023-01-19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团队:一个科室能治愈的患者总是有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