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访谈/详情

陈佰义教授:双轮驱动,合理用药与感控并重

时间:2025-07-18 18:13:30来源:医师报作者:黄玲玲 阅读: 404

3a21f72f-85f9-4860-a03d-d3915bfcf6f7.png

医师报: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耐药防控工作?

陈佰义教授:耐药防控依赖两大关键环节。一是抗菌药物科学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感染科医生、临床药师、微生物专家智慧,优化用药决策,减少盲目用药导致的耐药筛选。二是医院感染精准控制:中国感控工作正迈向“循证感控”新阶段。严格落地的感控措施能显著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减少抗菌药物需求,并有效阻断耐药菌在医疗环境及向社区的传播链。“感控措施如果真正落地,就能最大程度减少住院病人发生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从而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医师报:构建高效的中国耐药防控与治疗体系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陈佰义教授:展望未来,构建高效的中国耐药防控与治疗体系需在三大关键领域努力:一是深化多学科协作:提升感染科医生在复杂细菌感染诊治中的核心作用,强化懂病(感染科)、懂菌(微生物)、懂药(药学)的协作能力,攻克经验性治疗转向目标治疗的难题。二是推动国家行动计划落实:在22部委联合发布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框架下,将政策承诺转化为学科能力建设、感控措施落地的具体行动;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感染病、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与感控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感染控制措施落地的重要学科支撑。

医师报:关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您如何看待窄治疗指数药物的特殊性和精细化管理?

陈佰义教授:不同抗菌药物在有效性与安全之间如何平衡一直是临床用药时需重点考虑的问题。窄治疗指数药物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治疗窗狭窄的特点,给临床合理用药带来了显著挑战。对于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合理应用,首先必须依赖治疗药物监测(TDM),确保其安全有效,因此医疗机构是否具备常规开展高质量TDM的能力至关重要。其次鉴于上述特殊性,窄治疗指数抗菌药物的仿制药替代尤需审慎——若无法充分验证其与原研药的质量、疗效及安全性等效,贸然替换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必须慎重对待。这种审慎性,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责任所在。

厚植根基,我国通过夯实感染学科基础、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强化感控与合理用药,为耐药防控开辟道路。破解这一全球性难题,既需赓续行之有效的协作经验,更需面向未来推动三重变革:技术破壁、体系重构、人才锻造。在传承中筑牢基石,在发展中锐意破局——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践行专业担当,中国抗感染事业必将为全球公共卫生防线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陈惠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