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医生识别心理障碍有“化验单”

时间:2016-12-07 11:08:20来源:未知作者:宋箐 阅读: 96668

“若干年前,临床上就提出了心脏和心理‘双心’问题,但究竟需不需要心脏科医生即非心理专科识别和处理那些存在于心内科中的心理障碍仍让临床深感困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毛家亮教授介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心理障碍正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图片2.png

毛家亮教授

毛教授指出,心内科心理障碍发病率约为30%。心理障碍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心脏病。从相关的研究来看,心理障碍已成为心内科就诊的主要疾病,在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当中尤为突出。“心理障碍的高发不仅在心理专科,非心理各临床专科也不能幸免。”

当下的问题是一方面心理障碍发病率很高,一方面我们对它的认识又远远不够,现在的医疗模式发展跟不上心理障碍的蔓延势头。

毛教授说:“心理障碍治疗目标是消除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识别“躯体症状障碍”的有力工具

由WHO 组织、14 个国家参加的《综合医院就诊者中的心理障碍》多中心协作研究表明,综合医院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仅15.9%。换言之,有84.1% 的心理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内科躯体性疾病。

心理量表是检测心理障碍患者非常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是识别心理障碍的“化验单”,目前国内应用的主要心理量表都是从国外引进,最常用的是汉密尔顿焦虑抑郁他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筛查量表HAD 、Zung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PHQ-9以及GAD-7。但这些量表有的非常复杂,且都是以情绪为主,而在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存在的心理障碍多以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为主,在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上,发布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综合医院主要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心理障碍定名为躯体症状障碍,所以那些心理专科用的情绪量表并不太适合在心内科、消化科以及神内科等科室使用。

有鉴于此,毛教授创制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这和DSM-5的躯体症状障碍概念不谋而合,2010年发表了该量表的研究结果,其信度和效度良好。该量表主要由20 道陈述句,四部分项目组成: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焦虑和抑郁,程度分为1、2、3、4 四个等级。

图片1.png

该量表的阳性分值界限为36/37 分,即患者超过此界限分值要考虑躯体症状障碍。本量表注重患者心理障碍的躯体化症状的表达。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国内外心理量表比较,其敏感性较高,重要的是易被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躯体症状障碍患者接受,易被临床各科医生掌握,目前已在全国多家医院使用,效果良好。


心脏病心理康复诊治流程有据可循

毛教授表示,中国双心疾病的患病率高、危害重,识别率和治疗率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无论是处于疾病的早期、中期或晚期,均应常规关注情绪及心理,建立简单筛查机制。对筛查阳性者应考虑为躯体症状障碍、还是抑郁或焦虑状态,根据症状多少、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相对于其他康复治疗,心脏病的心理康复并不容易,由于常合并心脏病,纯粹由心理医生解释疏导常常并不能取得患者的认可,故最好由受过心理培训的心脏科医生负责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康复。诊治流程如下:(1)询问病史及体检,初步判断有无心脏病引起的问题;(2)实验室检查进一步鉴别心脏病与症状的关系;(3)心理量表测试,鉴别患者有无心理问题,建议应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以及PHQ-9和GAD-7;(4)给予心脏病专业方面的心理疏导及解释,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很好的分清患者的症状究竟是心脏病还是心理性引起的。

值得推荐的是,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非常符合心理疾病的诊治方法,强调整体和症状,也符合双心医学的“双心同治”。其副作用小,往往也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毛教授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冠心丹参滴丸由三七、丹参、降香组成,滴丸制剂,不含冰片,其既能“主血脉”活血化瘀,又能“主神明”理气止痛,是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优选。

总之,心理康复及机能锻炼对心脏病尤其是严重心脏病抢救治疗成功非常重要,是整个心脏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减轻患者减少症状,改善情绪,恢复机体功能,使其回归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我曾经看过一位在美国两年都没看好的华人患者,她在美国生活了十八年。在美国两年前开始胸闷心悸,给她看过病的医生无数,尤其是心脏科医生,因为她丈夫从事心衰基础研究,认识很多心脏科医生,其中还有梅奥诊所训练过的两位医生。”

患者患心理疾病,但表现形式是心血管病症状,所以本人不认可心理障碍,总认为是心脏病,但心脏检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考虑患者为躯体症状障碍,一开始不能上班,最后胸闷心悸、乏力,连家务都做不了。

“实际上,患者的胸闷心悸是由心理疾病引起,心脏科医师不会看,而患者又始终不认为她有心理疾病,所以美国的心理科联络-会诊方式根本无法治疗该患者,关键是没有针对躯体症状障碍的专用量表。患者丈夫的同学是我科的医生,他在网上看到我的介绍,既看心脏又看心理,再通过这位医生找到我,最后是我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让他妻子相信我对其疾病的判断,量表反应了她90%的症状,患者最后同意我给她用抗焦虑抑郁的治疗方案,仅仅用药一个半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缓解,目前患者已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