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慢病管理药先行 临床药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2-17 18:28:03来源:医师报作者:1078970272 阅读: 62710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璐)在当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基层药学服务作为连接患者与药物的重要桥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接受《医师报》采访的过程中,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林能明教授、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康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张毕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副院长方国军教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才培养对药学服务发展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基层药学服务还需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药学学科整体高质量发展。”


林能明:“大手牵小手”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提升

药师与医生的专业知识是错位互补的,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期待国内能尽快出台《药师法》,以明确药师的职责、责任、义务和权益,为药师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林能明教授表示,通过加强基层医院合理用药、推广智慧药学、发挥临床药师作用以及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体系运行畅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浙江省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如省市三级医院与区县医院建立医联体、区县医院牵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共体等,有效帮扶了基层,提升了其医疗服务能力。从药学服务的角度来看,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在2021年推出 《浙江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规范(试行) 》和2024年《浙江省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同质化建设标准》,通过设立医共体药事服务同质化建设项目,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并推广项目成果,显著提高县域医共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事管理的同质化及处方医嘱的合理性。

林教授提到,对于多种慢病并存的老年患者,临床药师能够与专科医生一起,制定更为合理的用药方案。“药师与医生的专业知识是错位互补的,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林教授提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药师与医师联合处方已常态化,而我国由于《药师法》尚未出台,药师参与诊疗工作受到限制。他建议授予医院药师一定范围的处方权,以便在慢病治疗过程中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协作,共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林能明教授以浙江东阳人民医院为例,回答了“如何加强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合作”的问题。他介绍,该医院通过信息系统一致性、绩效打通等措施,实现了县域医共体内县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合作,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只要政策和措施到位,基层与上级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一定能够建设好。”


康震 药学服务的思想精髓在于承担责任

药学服务不仅仅是发药和配药,其核心在于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指导和药物治疗管理。


康震教授指出,基层药学面临的首要困境是对药学服务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长期以来,药学服务被泛化理解,缺乏对其精髓的深入把握。在基层,许多药学人员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是基层药学人才短缺且知识结构单一。康震教授表示,基层药学人员往往缺乏临床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现代药学服务的需求。“过去药学人员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技能上,而现代药学服务则要求药师具备临床技能,能够参与到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

最后基层药学服务还面临着信息不流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处方查询、互认共享等存在困难,导致转诊存在用药问题的患者难以实现上下联动。

针对基层药学面临的困境,康震教授提出了相应的破局策略和方案。“只有定位搞清楚了,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模式和机制来激活工作。”康震教授强调,药学服务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学服务的思想精髓在于承担责任。”康震教授指出,药师应通过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从适应证、有效性、安全性、给药剂量等多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预防和发现并干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康震教授指出,除了要加强基层药学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到基层工作。

康震教授强调,基层药学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药师自身的提升、医疗机构的支持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只有这样,基层药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服务。


张毕奎 药学服务进展需要人才技术双保险

要鼓励更多药学专业人员扎根基层,通过持续的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推动基层药学服务向更高质量迈进。


面对基层药学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张毕奎教授坦言,当前基层药学人员专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卫健委药政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积极采取措施,如开展药学门诊药师、住院监护药师及处方审核药师的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旨在通过系列培训,3~5年内迅速提升基层药师的服务能力。”

谈及湖南省在临床药师培养上的具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张毕奎教授以处方审核这一关键环节为例进行了介绍:“近三年来,湖南省已举办了二十余场审方药师培训,覆盖了近3 000名药师,其中大部分来自地、市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此外,湖南省卫健委药政司还规划了为期三年的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药师培训计划,2024年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主题,已完成20场线下培训,1场覆盖全省基层医师、药师的线上培训,学员超10万,取得了良好反响。“今年年我们将聚焦于慢病合理用药,持续三年的培训计划将有效提升基层药师的专业水平。”张教授充满信心地说。

张毕奎教授建议,上级医院药师应深入社区、基层,加强与基层医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基层药学服务需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科普传播方式,使合理用药知识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易于接受。“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服务水平的提升,更需人才和技术的双重支撑。”


方国军 基层医院要做好药学人才培养

临床药师对于医院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因此,人才培养成为基层医院药学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作为卫生部的第一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六安市人民医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临床药师的培养工作。在临床药师培养方面,六安市人民医院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医院通过国家培训基地进行培养,每年根据省里计划选送药师外出培训,目前医院已有15名持有证书的临床药师,另有4名正在接受培训。此外,医院还自己招收研究生,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的药师,以不断拓展药学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能力。方教授透露,医院下一步将作为试点单位全面铺开驻科药师制度,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药学服务。

方国军教授表示,医院目前涉及的专业包括抗感染、肿瘤、呼吸内科、心血管、神经营养以及中医消化等12个专业。临床药师的服务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药师门诊、参与临床大会诊、派临床药师到科室指导用药以及参与MDT(多学科团队协作)会诊等。这些服务旨在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为耳鼻喉医生,方国军教授深刻体会到临床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实现个体化治疗方面的重要性。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则更加重视药学学科建设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教授介绍,医院在药学学科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公开招聘高学历人才、鼓励在职攻读博士、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鼓励外出参加药学学术活动等,以提升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


责任编辑:王璐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