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百年胆固醇故事和中美困境

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工作启动

时间:2013-12-05 10:33:00来源:未知作者:杨进刚 阅读: 145037

blob.pngblob.pngblob.pngblob.png

一百年前,两位学者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兔子,一组喂养含高胆固醇的饲料,另一组喂青草或青菜。喂养4周后发现,喂高胆固醇的兔子出现高胆固醇症,8周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12周后,这组兔子个个得了冠心病。而素食组兔子的血胆固醇浓度正常,血管壁光滑,没有丝毫动脉粥样硬化。

自此,科学家们开始用喂养高胆固醇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如今,在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正在像喂养胆固醇的兔子一样,重复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制作过程。

高脂血症:中国人“不可承受之重”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2004年发表在《循环》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1984-1999年正值改革开放的前一段时间,因心肌梗死死亡的北京市居民明显增加,因冠心病而死亡的男性增加了50%,女性增加了27%,而35~44岁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增加了111%。

在这篇名为《解释北京1984-1999年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文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一段时间,北京人胆固醇从4.30 mmol/L增至5.33 mmol/L,增幅达24%。仅这一个因素就能解释77%的人群因冠心病死亡。饮食的因素难咎其责,在1978-1992年15年,北京居民的红肉、鸡蛋和牛奶的消耗量增加了5倍。

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1989年我国男性居民食用胆固醇仅为100 mg/d,至2009年,已逼近300 mg/d。与此同时,2002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总胆固醇水平为3.81 mmol/L,而在2007-2008年由杨文英教授领衔的中国国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的结果公布时,平均总胆固醇水平已达4.72 mmol/L,上升达23.9%。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总胆固醇水平增加1%,冠心病危险性增加2%~3%。根据《柳叶刀》杂志近期公布报告,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因冠心病死亡增加120.3%,年龄校正的冠心病死亡率增加31.6%。

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对于胆固醇问题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AS)和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相继推出血脂异常指南或共识。面对中国胆固醇危机,处于心血管病防治的历史关头,中国该怎么办?

中国:修订血脂指南并把血脂异常纳入“国家防控体系”

面对胆固醇危机,中国正处于心血管病防治的历史关头,中国该怎么办?

如何在借鉴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11月27日,组织召开了“血脂异常防治专家研讨会暨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启动会”,正式启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有38位血脂方面的专家参会。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吴良有处长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有效防控的窗口期也就一、二十年时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避免我国发生灾难性的心血管病流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骏仁教授是我国2007版血脂异常指南主持制定者,他特地委托李勇教授教作了关于“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建议”专题报告,李勇指出,自上一版血脂异常公布以来,我国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与此同时,血脂异常的防治的概念、方法进展显著、迅速,而且根据循证医学进展,国际上出台了新修订的指南,我国如何应对成为目前紧迫的问题。

李勇转达了诸骏仁教授的观点,近些年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资料已有更多积累,专业人员和群众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已经有了明显提高。而作为我国的当代指南,必须结合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特点,制定适合中国人的调脂策略;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作为修订防治方案的依据,吸收国际上血脂异常防治的经验,但要结合中国国情和工作实际。

诸骏仁教授带来几个问题,相对与IAS血脂建议和欧美指南,中国特别要考虑:中国成人血脂的合适和不合适水平如何划定?中国成人的个体心血管危险如何来评定?如何决定血脂异常对象的治疗规程,即启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条件,要求治疗达到的血脂水平是多少?如何正确并安全有效的处理血脂异常?基层社区血脂异常人群如何干预管理?

针对国外的指南更新潮,北京安贞医院吴学思教授表示,“在国外指南相继更改的时候,中国血脂指南的修订就显得很迫切,要不然大家不知道怎么办。”

霍勇教授认为,制定指南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宣传的过程,评估并推广中国流行病学的资料,在指南制定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指南的实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常务副主任胡盛寿教授提议,在高血压防治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下,开展“国民血脂异常防治十年行动计划”使血压、血脂、血糖防治工作均纳入国家防控体系。该项目目标是通过提高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遏制居民平均血胆固醇水平的增长趋势,使其增长速度减少20%以上,力争逆转人均平均胆固醇水平上升态势或是不再增加,并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趋势明显减缓。

美国:制定与既往指南“分道扬镳”的新指南

“如果你还没有服用调脂药,相信我,你马上就要吃了。”

美国新近公布了“降低胆固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指南”,指南编撰委员会主席Neil J. Stone指出“新指南与过去的指南分道扬镳”,现有证据支持在心脏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强度”的他汀治疗以降低风险,明确指出了四项“主要的他汀获益人群”,这些人群可从“高强度”他汀治疗(使LDL-C降低至少50%)或“中强度”他汀治疗(使LDL-C降低约30%~49%)获益。

“我们认为,某些人群,如那些曾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和LDL-C水平极高的患者,从高强度他汀治疗中获益最大,如果他们能耐受的话。”Stone教授指出。

美国媒体认为,新指南推出后,阿斯利康公司的可定(瑞舒伐他汀)和辉瑞公司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的销量将会上涨,而一些低调脂强度的他汀和非他汀类的调脂药物可能会受影响。

根据美国指南建议,美国44%的男性和22%的女性需要服用他汀,而上一版指南仅有15%的美国人群需要服用他汀。目前有3500万人在服用他汀。按照新指南推荐,洛杉矶时报称,估计将有7000万人需服用他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的新闻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还没有服用调脂药,相信我,你马上就要吃了。”

美国Nancy Cook 和 Paul Ridker医生则指出新指南将导致过度处方他汀类药物。

以往指南推荐心血管高危者将LDL-C降至2.6 mmol/L以下,并建议极高危患者将LDL降至1.8 mmol/L或更低。但Stone教授说“尽管进行了广泛的文献复习,但我们未能找到确凿证据来支持继续使用特定的LDL-C和非HDL-C治疗目标。”换而言之,美国指南没有设立调脂的靶目标值。

(下转第13版)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