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詹启敏院士谈精准医学-面之下的庞大冰床有待探索

时间:2016-12-17 16:11:18来源:未知作者:窦洁 阅读: 119473

12月16~18日,P4 China 2016国际精准医疗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从系统生物学研究、精准诊断应用到转化医学研发,探索P4精准医疗之路”为主题。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从三方面对中国精准医疗行业的整体布局及战略规划进行了阐述。

1.十三五规划对于精准医疗的布局

2.精准医疗中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

3.精准医疗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MTXX_20161216_151857.jpg

詹院士指出,我们要实现健康事业战略发展,成为医学强国。国家健康事业战略发展有多方面需求,但目前我们仍然面临重大的疾病现状,重大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障碍,是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MTXX_20161216_143429.jpg

詹院士介绍,大健康策略是关注健康的全过程、关注健康多环节。卫生健康事业包括医学科学研究、疾病预警及监控、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和服务。提高我国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对公众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医学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

100多年以来,从第一台听诊器问世,到如今可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医学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医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最终控制,以及慢性非传染型疾病的临床诊疗突破,几乎都有赖于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在提高人类疾病防治水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但是,医学领域在我国还面临诸多挑战。

  •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性,生命科学仍然存在众多有待解释的理论问题;

  • 对疾病的诊治技术应用创新不足,一些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南已达到极限;

  • 我国医疗装备国产化和药物研制水平低,缺少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

  • 我国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因此,生物治疗和个体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医疗器械与药物创新齐头并进、大数据和智能健康共创未来。

目前,我们对于疾病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在水面之下的庞大冰床没未发现。健康大数据将是这个地球上最丰富、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大数据可为精准医疗提供重要支持,精准医疗能提供海量、优质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助力精准医疗的发展,最终实现精准医疗的目的。

以肿瘤治疗为例,现在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只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几种,而且诊断分期较晚,大多患者诊断时已达中晚期,治疗方式被动,没有个性化诊疗。实际上,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病人的应用效果不同,而医生用药存在被动和盲目性 ,大部分诊断还不能达到细胞分子的水平,因此应该提高分子水平的诊断技术。如果能够探索到隐藏的冰床真面目,将使肿瘤诊治提升到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精准医学是公众的需求,更是临床发展的要求。精准医学与4p是互通的,其发展有四要点。

  • 精准医疗主战场是“医院”和“社区”;

  • 精准医学需要大样本和大数据支撑;

  • 精准医学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的合力;

  • 精准医学发展需要与监管科学同步发展。

最后,詹院士强调,精准医学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对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疾病的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诊疗的规范、指南、标准有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精准医学的发展会推动一批新兴的医学健康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