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MDT让诊治 复杂结核病有了方向

时间:2017-07-19 11:18:00来源:未知作者:刘玉琴 阅读: 125913

blob.png

刘玉琴 教授

一天下午,从某综合医院转来一例咯血患者,“52岁,男性,糖尿病史10年,肺结核病史2年,间断有血尿,5h前出现咯血”。为更全面科学诊治,接诊科室在第3d、10d、21d,分别提出多学科会诊申请。结核内科、外科、内分泌、放射影像、结核病实验室、内镜介入、超声诊断医生共同参与,根据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对诊断补充完善:继发性肺结核,双上中,涂(2+),复治耐多药;左肾结核;2型糖尿病,并对疗效追踪优化方案,对预后评估。

作为省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这是我院每年为十余万人次结核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

当前结核病除了高疫情、传染性之外还有了新的特点——难诊、难治、难管、难防。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的MDT,让我们在诊治复杂结核病上有了方向。

申请MDT必须具备条件

MDT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诊疗质量,促进学科协作和人才培养。建立多学科专家团队,通常包括结核内科、外科、内分泌、肝病、介入内镜、放射影像、病理、结核病实验室、超声、检验科、药学、护理及其他专业内科医生,由医务科组织实施。

申请MDT的条件是涉及多脏器、跨科性的疑难重症需要制定个体、连续、规范的多学科诊疗计划的病例。对符合条件的病例提出MDT申请,由医务科根据涉及学科召集有关专家参与,申请科室记录诊疗建议并执行。

本院MDT组织形式有两种:回顾培训式,对典型病例通过多学科专家对资料的剖析、对诊疗的总结、结合各学科新进展的培训,达到提高能力、避免误诊的效果;会诊讨论式,对新入院的病例在资料充分情况下,多学科专家分析讨论,达到明确诊断,完善治疗计划和追踪预后的效果。

不是因为发现问题而请会诊

MDT模式不是因为发现了问题而请会诊,是为提高诊治水平的多学科团队提前干预。

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管床医生在理论上认同MDT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会有担心会诊后患者的不信任,病源的流失等顾虑而影响MDT模式常态化的推广。

部分参与医生,顾忌同行面子或限于自身知识水平等原因,在MDT讨论中蜻蜓点水,影响预期效果的实现。

因此,要从医院角度推进对MDT模式认识;从专科角度加强知识更新,增进学科交流;从临床科室角度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服务好患者。

建立相关制度,在MDT团队中增加心理医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同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MDT远程化,服务下沉,有利于基层技术提升和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结核病专科医院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使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有深度缺广度,探索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结核病MDT诊疗体系,以患者为中心,促进各专科优势发挥,使患者得到全方位、多学科的规范、连续、综合的最佳诊治方案服务是我们的责任。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