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筛查意识及镜检质量是提高结直肠癌早诊率的两大关键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裘佳)结直肠癌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40多万,死亡近28万。据2019年《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然而,目前我国85%以上的患者发现即已属晚期,早期诊断率不足10%。针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治的关键临床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思德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研究,应用科研成果以及牵头开展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将广州结直肠癌患者的早诊率从5.1%提升到了88.36%。
提升公众早期筛查意识 建立筛查体系
“结直肠癌早期诊治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度不够,无法及时进行筛查;另一方面则是结直肠镜医生数量不足,肠镜检查的质量亟待提高。”
刘思德告诉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仍非常有必要,需要让公众树立意识——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控的,特别是在风险年龄段(如45岁以后)必须要有主动筛查的健康意识。同时,他也强调了政府对筛查工作支持的重要性。“我们推动广东省政府把结直肠早癌筛查作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去全面实施,在2015年就通过了在广州市作为试点,以3年作为一个周期筛查,结直肠癌早诊率达到了88.36%。”
用好新技术 提升结肠镜医生检出能力
培养一个优秀的结肠镜医生需要很长时间,刘思德表示,现在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各大医院都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未来结肠镜医生队伍应该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以满足筛查防控需求。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非常关注对年轻人的培养。在老师手把手教学下,年轻医生在其最佳的学习阶段快速得到训练和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内镜水平较高的年轻骨干。
“结肠镜医生的技术水平是提高早癌检出率以及提升患者肠镜检查期间舒适度和依从性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感受患者在镜检过程中感受,刘思德先后对自己进行了10余次胃肠镜检查,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
刘思德表示,新的内镜技术的引入对提升医生的诊断准确性也有重要作用。如放大内镜可以对微细结构有更清晰的呈现,对同样一个病灶采集到更多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判断病变性质;同时也能对微小的病变通过放大效果凸显出来,提升病变的检出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初次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以及明确有肠道问题,如曾经有过腺瘤性息肉、高危病变、切割息肉或做过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患者。”
用好信息化手段也可以帮助医生促进结肠镜检查规范化,提高检出率。刘思德介绍,南方医院有全流程的质控体系,通过信息系统实时跟踪确保每一项操作流程的规范化。
“提升结肠镜质量,提高早癌检出率仍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开展的艰巨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对结直肠镜医生开展培训,更新理念和技术能力。”为此,南方医院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每年有10期以早癌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活动,并每年开展多期国际联合培训班。刘思德表示,内镜医师肩负着保障人民胃肠健康的艰巨任务,心存使命感,对工作抱以热爱,方能不断迎难而上提升自己,守护好国人的胃肠健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在精准治疗、功能保护越来越多地被重视的情况下,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成为胃肠疾病诊疗的一种趋势。
2024-12-24 -
12-172024
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七大考验”
-
new朱玉龙: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部结节经皮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都是干货
2024-11-21 -
10-082024
“一院多区”同质化管理始于“患者安全”
-
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2024-12-24 -
朱玉龙: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部结节经皮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2024-11-21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②|夏秋季的烦恼,这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病原在我国有抬头之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①|二代测序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有新发现
2022-06-28
-
何为巴林特小组?一文读懂
2017-02-23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赵进喜教授: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特有优势
2023-06-09 -
益生菌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真的有效吗?
2021-09-07 -
孩子不是大人“缩微版” 小儿妇科聚焦未成年女性健康
2023-05-30 -
倪晓光:用好手中喉镜 提升鼻咽喉早癌检出率
2023-03-07 -
IDSC感染专栏54①|二代测序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有新发现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