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2024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警惕“红颜杀手” 守护乳腺健康

时间:2024-04-14 20:43:05来源:医师报作者:wanglina

医师报讯 (通讯员 吴志) 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仍是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海峡肿瘤防治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陈曦主任医师强调说,随着一批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晚期乳腺癌或许可以不再被看作绝症。未来,晚期乳腺癌患者或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长期生存。

多学科“精准作战”

    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随着临床精准技术的进展,促进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晚期乳腺癌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确诊后早治疗、规范治疗。”陈曦主任医师说,即便是晚期乳腺癌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味寻找民间偏方、抱着“能不能先等等”的心态,会失去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比较‘善良’,尤其是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类型生长相对较慢,患者切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毒副反应或者其他原因,就随意停止治疗或更改方案。陈曦主任医师强调,目前治疗更加强调减少保功能、高效低毒,倡导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在 手术、化疗、放疗等经典治疗基础上,开展基因检测后的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没病找病”更健康

    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除了遗传性相关基因外,应警惕生育因素影响,例如月经初潮年龄早(小于12岁)、绝经年龄晚(大于55岁)、月经周期短、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大于35岁,这些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全国癌症报告,新发乳腺癌病例数35.72万。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陈曦主任医师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有“没病找病”的意识,体检则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健康计划。建议定期乳腺自查,并与钼靶、彩超等体检项目结合检查。

    拥有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突变的家族人群,倾向高发乳腺癌和卵巢癌。高危人群最好做一下遗传风险评估,抽血进行肿瘤基因筛查,明确是否携带癌症易感基因,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指导诊疗已在临床上实现。

“粗茶淡饭”最科学

    乳腺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陈曦副主任医师建议,防乳腺癌要学农村老阿婆,粗茶淡饭、戒烟限酒、早睡早起、经常劳动,患乳腺癌的几率就小得多。

    生活中,规律作息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能力。不要随意服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保健品,尽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个体化吃“杂食”,北方人要多吃南方菜,南方人要多吃北方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鲜鱼。学会疏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和一定的运动量,用生活“规矩”来改良“患癌概率”。

    乳腺癌惹不起,但躲得起。比如注意多饮水,保持体形,不要发胖,远离熬夜、高糖高脂食品和酒精饮料。孕激素对女人有很大的保护作用,怀孕、分娩、哺乳,可大大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1713098562838047.jpg

▲专家简介:陈曦,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福建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治疗:从事肿瘤内科专业30年, 在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撤长复发转移性乳腺肿瘤、妇科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等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责任编辑:王丽娜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