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介入治疗为慢性气道疾病提供多样选择

时间:2017-08-10 16:44:37来源:未知作者:王昌惠 阅读: 148400

blob.png

慢性气道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等。过去针对慢性气道疾病的治疗以内科为中心,药物为核心,但多数只能缓解症状,如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迅速发展,以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支气管热成形术(BT)等为代表的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治疗选择。

传统内科治疗对合并重度肺气肿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及肺功能改善非常有限,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以切除过度膨胀且无功能的部分肺组织,改善通气血流灌注比例,纠正由肺过度膨胀而造成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改善呼吸功能为理论的肺减容术(LVRS)。

BLVR成为治疗

重度肺气肿又一选择

BLVR作为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介入技术,如活瓣植入、蒸汽消融、化学密封剂和金属线圈等,使过度膨胀的肺组织萎陷,达到肺减容的效果。与外科肺减容术相比,它操作简单,损伤性小。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该技术对于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及活动耐量有明显改善。

2010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CFDA)正式批准了经支气管镜植入活瓣用于我国BLVR。同时,BLVR已被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推荐为重度肺气肿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BT治疗难治性哮喘安全有效

BT是一种新的支气管镜介入性治疗难治性哮喘的创新技术。它通过射频消融原理改变气道结构,削减增殖的气道平滑肌,减轻平滑肌痉挛,减少因气道收缩引起的气道狭窄,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目的。

该项技术于2010年4月通过FDA认证,2013年10月获CFDA批准用于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疗,并作为药物治疗仍无法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者的优先治疗选择,2014年首次被纳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南。目前国外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BT治疗难治性哮喘安全有效且作用持久。

笔者所在呼吸科自2010年以来已完成多例BLVR和BT,均取得不错的成果,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但这些新技术仍未在全国广泛开展,许多临床医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尚不熟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带来一些限制。

相信随着后续系统的操作规范和实践指南的发布,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此类技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