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肺外周病变经支气管诊治:导航先行

时间:2017-08-10 17:16:26来源:未知作者:孙加源 阅读: 150890

blob.png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筛查应用普及,肺孤立性结节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但低剂量螺旋CT组发现的结节经病理确诊的假阳性率为96.4%。因此,治疗前通过微创手段明确肺外周病变(PPL)的病理性质在其诊治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临床常见PPL有创诊断方式包括支气管镜检查、经胸壁针吸活检、胸腔镜下切除活检、开胸探查等。支气管镜检查因其经自然腔道走行的特点,已成为获得肺部病变活组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检查方法。

虚拟支气管导航技术 其是2000年后开始使用于临床PPL经支气管诊断技术,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特点是不需使用特殊设备,容易操作,设备相对便宜,缺点是缺乏实时引导。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 其是将虚拟支气管镜和电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手段,可实时准确对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PPL进行定位。其特点是使用电磁场和传感器,专用的导管和设备,操作复杂,设备昂贵,优点是可在术中进行实时导航。

总体而言,不论是哪种导航支气管镜技术,都能引导支气管镜到达所指定的病变部位,确认支气管镜的行进方向,准确通过支气管分叉处,提高诊断率,又可减少不必要的透视摄影次数,缩短支气管镜插入的实施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降低操作的危险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术前薄层CT的提供,判断支气管的走行和病灶的关系,指导活检方式的选择,避免无效经支气管肺活检的使用。

因导航支气管镜准确定位的特点,使得通过支气管精准获得PPL病理诊断成为可能,将来应侧重通过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精确定位病灶后,进一步对病灶进行标记,以便于术中可快速确定病变的位置与精准切除的范围;或结合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消融技术,在导航支气管镜的引导下,直接对病灶进行消融治疗。

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各种影像引导和融合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治疗器械的涌现,可大胆预言,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周围型肺癌的经支气管诊治技术将成为现代介入呼吸病学的主流技术。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