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1-07 总第43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1-07 总第436期
返回上层

医师报十大学术原创报道

发布时间:2016-01-07来源:《医师报》作者:许奉彦  阅读: 58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5、关键词:慢病防控  2007-2015年 


image.png


慢病是社会传染病

2015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显示,慢性病作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致死率已居全国总死亡率之首。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其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

事实上,2011年5月,《医师报》独家刊出“陈竺:慢病是社会传染病”,陈竺表示,如果控制不佳,未来二三十年,全球将出现慢病的“井喷”,应重视导致慢病的社会因素,应像重视GDP一样重视慢病防控。胡大一教授也发文表示,“医生应做慢病防控的领跑者”。

2011年8月,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出炉,《医师报》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均表示“慢病防控是一项国家行动”。

有专家预测,即便采取干预措施,至2020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才会出现下降“拐点”。而2013年刊出的“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拐点已到来”一文中,张新华教授指出,我国年龄标化的总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拐点”在上世纪末已到来。

解读:我国每年高血压、卒中医疗支出均为400多亿元,慢病防控重在预防。国家近年逐步重视慢病防控,通过各界努力与行动,形势逐渐改善。


6、关键词:肥胖   2007-2015年

肥胖是中国一直的隐忧

2011年,《医师报》刊出“国人腹型肥胖标准需立体化”文章,指出采用腰围/身高比计算腹型肥胖优于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且东亚人最适宜BMI为22.6~27.5 kg/m2。

2011年《柳叶刀》发文显示,全球肥胖盛行。2008年,全球BMI超过25 kg/m2者约14.6亿。另外,发达国家血压、血脂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却呈升高趋势。

2012年9月,中日医院杨文英等发表的2007-2008年中国数据表明,我国卒中患病率仍居所有心血管病之首,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较2002年增1倍,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较1994年增3倍,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高达 60%,合并3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近3成。

2013年,美国医学会发表声明,正式承认肥胖是种疾病。

解读:肥胖既是生活方式疾病,也是身心疾病,涉及基因背景、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多方因素。


7、关键词:医疗质量2007-2015年

image.png


医疗质量是体系建设

2011年,《医师报》报道的“医疗质量和数据库建设应成为主旋律”一文指出,“我们要数字,更要数据;要数量,更要质量”。胡大一呼吁,我国临床评价体系亟待建立,中国需要科学而详实的数据库,来评价中国医生的临床工作。

2015年11月,杨跃进教授表示,规范医疗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就是该做的都做,不该做的都不做,减少失误,避免事故、差错和不作为,最终让患者获益。”

杨跃进教授不断探索医疗质量改进模式,积极推广临床效果研究和评价研究。他领衔的国家“十二五”课题,首次从国家层面建立覆盖全国系统性病例注册登记系统,如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

解读:当代医疗环境不可同日而语,我国已进入老龄化,临床病情日益复杂,医疗诉求与日俱增,医疗资源不足不均衡与医疗资源浪费的矛盾现象、误诊误治、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等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尴尬局面,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当代医生的角色与责任。


8、关键词:医疗公平  2007-2015年

image.png


循证时代:世界是平的?

2009年,《医师报》独家报道指出,对于医疗行为,理想的状态应是“医疗世界是平的”。但新指南不断出台,使疾病的诊疗变得更加复杂。不同专业和级别的医生所作出的临床决策有可能会大相径庭。但《JAMA》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指南中的建议逐年增加,但大部分都无明确证据。正如美国Lewis Thomas曾说:“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也凸显了“把医疗世界变成平的”任务之艰巨。

2011年,“城镇化催生我国农民高血压危机”一文指出,村庄与县城居住中心距离每增10 km,村民平均收缩压水平降低1.2 mmHg。

2012年8月,胡盛寿院士公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医院以及各地区间冠脉旁路移植术存在明显差距,死亡率最低的医院仅0.7%,而某些医院死亡率高达5.8%,相差约8倍。

2014年2月刊发的“我国居民死因有城乡差别”文章指出,城市癌症称霸,乡村脑血管病居首。近30年来,我国居民死因发生了很大变化: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我国居民的五大主要死因,所致死亡人数占我国每年死亡人数的85%以上。

解读:在当前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复杂化和专科化的背景下,要让所有的医疗信息可及,尤其应重视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相比,农村与城市相比,仍存巨大医疗差距,如何缩小差距,让全国公众得到公平的医疗获益,仍然面临挑战。


9、关键词:糖尿病  2007-2015年

image.png


中国糖尿病步入10.0时代

2008年11月,当杨文英教授领衔的糖尿病研究尚未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前,《医师报》独家报道了“中国糖尿病步入10.0时代”,首先报道了杨文英教授这项重要研究的结果,即我国大、中城市和乡镇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2011年,IDF指出,2030年,中国糖尿病人数近1.3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我国糖尿病医疗支出远超欧美”刊发于2012年《医师报》,该文是杨文英教授等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平均较糖耐量正常者高3.38倍,而54.8%的患者未使用降糖药物。

解读: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和国家经济状况有关。糖尿病还将继续增长,这与人口增长、老龄化及城市化有关的生活方式改变等显著相关。


10、关键词:肿瘤应对  2007-2015年

肿瘤负担愈发沉重

image.png


2011年,《医师报》刊出 “1995-2010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报告”显示,2010年北京10年肿瘤发病率大幅增加,北京市户籍人口中平均每天有105人被确诊为癌症新发病例,肺癌发病率增长56.35%,乳腺癌发病率增长127.98%。

2012年,“中国癌症负担占全球的1/4”一文刊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2008年全球12个地区184个国家的癌症负担数据,结果显示,全球因癌症丧失1.7亿个残疾调整生命年,中国占25%。

2014年,我国首次发布人群癌症生存数据,我国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30.9%,农村远低于城市。2015年,“我国首次发布癌症患病率数据”显示,我国5年癌症患病人数749万,每10万人有556人5年中患癌且仍生存。

解读:《医师报》一直关注肿瘤研究进展的传播,呼吁各界重视肿瘤一级预防,实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