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1-07 总第43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1-07 总第436期
返回上层

十大国人疾病变迁报道

发布时间:2016-01-07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60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疾病谱变迁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 年间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


2013 年6 月,《柳叶刀》发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功焕教授等对2010 年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及危险因素研究(GBD 2010)中我国数据的分析文章。分析发现,1990-201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收入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变,传染性疾病快速下降,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取代下呼吸道感染,与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并成为国人死亡的三大主因。(Lancet.2013,9882:1987)


2010 年我国居民患病的前五位危险因素为不健康饮食、高血压、烟草、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


慢病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30 年约1/3 年轻男性将因吸烟致死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的慢性病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共涉及51 万余人,持续时间15~20 年。现多项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内外知名期刊上。


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显示,除非大部分吸烟者戒烟,否则我国约1/3 年轻男性最终将因吸烟致死。(Lancet.2015,386:1447)


此外,研究的另一项结果显示,多吃辛辣食品可能与死亡率降低有关(BMJ.2015,351:h3942)。该研究结果引起广泛关注,但无法确证常吃辣食与降低的死亡风险之间是否为真正的因果关联。


心血管病

我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发表的研究预测,在未来20年,我国将有约3800 万人发生冠心病,1.2 亿人发生卒中。2010-2030 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 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 万。(Circ CardiovascQual Outcomes. 2010,3:243)


此外,顾东风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两项研究:一项发现心血管病和癌症是我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N Engl JMed.2005,353:1124); 另一项研究发现,2005 年全国67.3 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肺癌、心血管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 Engl JMed .2009,360:150)。


肾病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1.2 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等开展了“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覆盖全国13 个省( 市、自治区), 入选近5 万名≥ 18 岁成年居民。研究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达1.2 亿,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地区居民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发人群,推测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激增及医疗保健欠完善有关。(Lancet.2012,379:815)


该调查是科技部“十一五”科技项目,是我国首次大型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柳叶刀》杂志对该研究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评价。


糖尿病

中国已跃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2010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中日医院杨文英教授牵头的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调查研究,覆盖我国14个省(市),共46 239 人参与。据推算,我国已有超过9200 万糖尿病患者,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此外尚有约1.5 亿中国人属于糖尿病前期。(N Engl JMed.2010,362:1090)


2013 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出更加严峻的现状。该研究调查了近10 万名成人,据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即我国有1.139 亿糖尿病患者,4.934 亿糖尿病前期患者。(JAMA.2013,310:948)


肿瘤

中国癌症地图及癌症归因发布


《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 万例,平均每天8550 例,每分钟有6 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 人死于癌症,每人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成为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使女性健康受到威胁。


该“中国癌症地图”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研究团队绘制,让公众直观地看到不同癌症在全国的高发区域。


2012 年, 乔友林等发文指出,在我国总体癌症死亡中,57.4% 都可避免。其中,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主动和被动吸烟占第二(22.61%);其次为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饮酒,职业暴露与环境污染等因素。(AnnOncol.2012,23:2983)


呼吸

我国耐药性结核病越来越普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羽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耐药性结核越来越普遍,新诊断结核病和经治结核病患者中多药耐药(MDR)结核病的比例分别为5.7% 和25.6%;1/4 结核患者对异烟肼、利福平或两种药物耐药,1/10 为MDR 结核患者。研究者指出,MDR 结核与患者在公共卫生机构或医院的治疗不充分有关,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原发感染。(N Engl JMed.2012,366:2161)


我国是世界上MDR 结核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原发感染是主要原因。在管理MDR 结核病时,应根据初次耐药试验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同时,还应改善结核病专科医院的治疗,在患者离院后还应确保继续治疗。


妇产

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降60%


浙江大学医学院董恒进教授研究显示,近些年,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农村死亡率大幅减少,但与之相比城市死亡率却并未明显改善。(Lancet Glob Health.2014,2:e451)


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事件减少始于2003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该制度启动8 年间,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59.5%,而城市死亡率仅减少3.3%。此外,住院分娩比例有所提升。


儿科

我国十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62%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岩教授等研究显示,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倡导和推行住院分娩政策后,1996-2008 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过半(62%),住院分娩显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表明我国的全面住院分娩策略在降低新生儿死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TheLancet.2011,378:1493)


该研究报告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新生儿死亡率的经验性、全国代表性数据,表明提供高质量的产科和新生儿护理无疑可改善新生儿生存率。


感染

我国艾滋病病死率降低63.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福杰教授等公布的一项全国性观察队列研究提示,2002-2009 年,我国艾滋病总病死率降低63.9%,艾滋病治疗率从几乎为0 升至63.4%,这得益于我国的免费高效抗病毒治疗。然而,对于经静脉吸毒和性传播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病死率较高而治疗率较低。(LancetInfect Dis. 2011,11:516)


我国对HIV 感染者治疗的覆盖率及感染者死亡率下降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除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外,主要是我国HIV 感染者诊断和治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