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我国研究“颠覆”欧洲肝癌指南推荐
2014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周伟平教授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超米兰标准的中期可切除多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治疗可改善预后,疗效显著优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J Hepatol.2014,61:82)
影响:该科研成果获得了颠覆了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推荐的巴塞罗那指南,即TACE为中期肝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此研究提供了完备的数据足以挑战目前的治疗规范,同时可能会引发重大的辩论。
高血压
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可缩小血肿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等开展的INTERACT研究结果提示,强化降压有助于抑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的增大,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Hg并维持≥24 h,该获益可能达最大化。(Hypertension.2010,56:852)
影响: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卒中学会的急性脑出血治疗指南中,将INTERACT研究成果作为新的治疗建议,加以推荐。
随后又进一步开展了主试验研究(INTERACT2),该研究结果于2013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让人们对急性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外科
杭州标准可让更多肝移植患者获益
201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米兰标准,杭州标准安全有效地增加了52%的肝移植受益人群,且较其他国际标准预测预后能力更佳。(Gut.2015年3月在线版)
影响:杭州标准是由郑树森院士团队在2008年提出的世界上首个纳入肿瘤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特征的移植标准,是对现有国际标准局限于肿瘤形态学的巨大突破。因此,该研究验证了杭州标准相对国际其他标准的优势,并基于杭州标准进一步提出预后评判体系,实现肝移植受者有效筛选,指导个性化治疗。
先心病
复旦发现适合我国的先心病筛查法
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等发表一项历时3年的前瞻性研究提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联合临床评估(主要通过心脏听诊判断)这一简易、无创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筛查我国新生儿先心病。(Lancet.2014,384:747)
影响:这是《柳叶刀》首次刊登我国儿科学界的研究论著。该研究是全球样本量最大的相关研究,首次在发展中国家证明了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成果标志着我国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工作已跻身国际领先水平,为在全球推广开展新生儿先心病提供重要的循证证据,也为各国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感染
我国手足口病疫苗研究有新突破
2013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等公布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预防HFMD安全有效。在6~35 月龄婴幼儿中,肠道病毒71 型灭活疫苗可安全预防90% 的手足口病。(Lancet. 2013,381:2024)
影响:该研究首次显示了EV71灭活疫苗对婴幼儿手足口病良好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有助于应对EV71 感染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2014年我国两项EV71灭活疫苗研究成果同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证实了该疫苗在预防婴幼儿手足口病和咽峡炎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肺血管
曲前列尼尔单药口服治疗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荆志成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前列环素类似物曲前列尼尔单药口服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其耐受性较好。(Circulation.2013,127:624)
影响:口服曲前列尼尔可作为对心功能Ⅱ~Ⅲ级患者进行前列环素治疗的可行方法,也促使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又前进了一步。
随后,2013年12月20日,FDA批准曲前列尼尔缓释片治疗肺动脉高压,为临床实践提供比较广泛的治疗选择。
心血管
CABG术后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可改善桥血管通畅率
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与仅用阿司匹林相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个月内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提高静脉桥血管通畅率。(J Am Coll Cardiol.2010,56:1639)
影响:该研究是首个以检测桥血管通畅率为主要终点的随机对照研究,为改善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有效性提供肯定的临床证据,探索出一套可显著改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理想抗血小板方案。
心血管
CCSPS登陆国际循证舞台
2008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开展的一项血脂康调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该研究显示,血脂康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心梗患者总死亡率33%,且无严重不良反应。(Am J Cardiol.2008,101:1689)
影响:CCSPS研究是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项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调脂防治冠心病的大型临床研究,也被誉为“中国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循证研究上的里程碑”。
结直肠癌
亚洲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获明显提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等在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亚洲患者中进行的Ⅲ期CONCUR研究表明,相比于安慰剂组,瑞戈非尼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Lancet.2015,16:619)
影响:CONCUR试验结果再次证实了瑞戈非尼在关键性国际Ⅲ期CORRECT试验的结果,在更广泛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亚洲人群中评估瑞戈非尼的临床疗效,丰富了瑞戈非尼现有的科学证据。
肺癌
国产埃克替尼疗效不劣于吉非替尼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等开展的ICOGEN研究表明,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吉非替尼相比,国产口服一代埃克替尼在改善无进展生存期上疗效不减,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该研究表明,国产埃克替尼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或三线治疗安全有效。(Lancet Oncol.2013,14:953)
影响:ICOGEN试验的研究对象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它开创了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制的先河,代表了肿瘤领域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