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1-07 总第43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1-07 总第436期
返回上层

十年成长 感恩有你

发布时间:2016-01-07来源:《医师报》作者:张艳萍  阅读: 54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一 


对于雾霾肆虐北京的冬天来说,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好日子。


在这样一个怡人的时刻,来烹制2016年最新一期报纸,而且恰逢《医师报》创刊十年特刊出刊,一时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如沙滩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十年的点点滴滴,有的已经是记忆依稀,有的终将刻骨铭心。


在翻阅历年合订本,准备这期报纸内容的过程中:那一个个讨论选题确定方向的时刻,那一个个采访的细节,那一个个与专家讨论定稿的瞬间,那一篇篇已经远去的稿件,一一复活……我和我的同事不免心潮澎湃:为十年前那份关于理想的选择,为十年以来那份关于情怀的坚守,为十年来那份关于信念的收获。



作为伴随社会转型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而生的一份行业报纸,《医师报》创刊即定位为“医师自己的报纸”,并力导医师在医疗行业尤其是医改中“发出医师自己的声音!”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十年来,《医师报》始终致力于“服务医师,服务专家,服务专科”。


因为定位于“医师”,我们的报道很窄,窄到只负责报道医师这个群体。我们的报道又很深:深到可以报道与医师相关的一切话题…… 


十年:我们形成了第一个用“新闻、人文、学术”三维视角关注医师、关注医学的媒体;第一个全程纪录、展示医师风采、生存状态的人文平台;第一个搭建以“声音·责任”为主题的全国医卫界代表交流平台;第一个致力于多学科交流、互动的专业医学媒体平台……


十年,我们和广大医生朋友一起,经历了我国医患关系恶化最为严重的十年;经历媒体、社会与医疗行业最不协调的十年;经历了医务人员被尊称为“白衣天使”到被打被杀的十年……


看着医疗行业所面临的不合理礼遇,看着笼罩在医务人员中的悲伤、失落、无助,我们唯有通过一个个的选题,通过对一个个事件的关注,通过对一个个医生个体命运的追踪,用我们的笔,提出建设性建议,进行理性疏导,唯愿我们的陪伴,能让这个阵痛的过程快点过去,迎来行业的春暖花开。


我们的付出,赢得了读者的肯定:从创刊即订阅医师报的读者,每一期都将读后感回寄我们的读者,每一期都将不足与建议通过邮件告诉我们的读者……正是你们的陪伴与反馈,激励着我们动力前行。


三 


在当前环境下,医生这个职业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吸引力,很多从业者内心无比彷徨,个别无法忍受的甚至选择了逃离。同样,我们看到很多媒体处境维艰,很多怀抱新闻理想的同行选择了改行。


其实,无论是医生还是医疗行业的媒体,都和社会所有人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困惑: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岗位上饱有激情、获得快乐和成就?如何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讲的是医生这个职业有别于别的行业,对德和才能有更高的要求。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正因为如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作为医者,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对生命负责!孜孜不倦地追求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完美结合。


作为这个行业的媒体,我们庆幸能与医师同行,体会医者这个职业的神圣。可以用我们手中的笔、媒体平台,用另一种方式演绎医者心系百姓疾苦、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的佳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治病救人的漫长道路上,让我们继续携手同行,通过《医师报》报纸、网站、APP、微信的全媒体传播链条,把握时代脉搏,发出医师的最强音,共建医师的心灵家园。   


image.png

①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右)关心《医师报》发展。


image.png

②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右三)、杨民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右一)指导《医师报》采编工作。


image.png

③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右三)、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右四)与《医师报》采编团队合影。


image.png

④朝气蓬勃的《医师报》人。


image.png

扫一扫,关注《医师报》微信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