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3-30 总第49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3-30 总第49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95期

发布时间:2017-03-30

时评

标题导航

政府投入岂能不算医保支付

发布时间:2017-03-30来源:《医师报》作者:顾昕 潘捷  阅读: 66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在我国,有一种非常流行但却极具误导性的说法,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主要根源是政府投入不足。事实上,平均而言,我国公立医院日常运营收入中政府直接投入的比重大约在8%左右,这一比重究竟是高是低很难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凡是赞同并散播上述流行说法的人士,均绝口不提公立医疗保险的支付在公立医院日常运营收入中的比重。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巩固和深化,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医疗保险支付已经在很多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中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在我国众多公立医院的资本投资即改建迁址扩建的基建和大型设备的购置上投入了不少财政资金,或者利用贷款贴息的方式予以补贴,而这些在资本投资上的政府投入在各种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并没有显示出来。

实际上,在日益健全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同其他民营医院一样,其日常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的支付,这是正常的,也是应当的。公立医院同其他类型的医院,应该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通过自身服务数量的增加和服务品质的改善,争取获得更多来自医保机构的支付。

我国公立医院体系中存在着众多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想象的特殊问题。例如,中国公立医院负担着相当一批离退休者的养老保障。尽管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中离退休者的养老金发放已经成为当地社会保险机构的职责,但是他们原来工作并且退休的公立医院仍然需要为他们提供补充的养老待遇。

由于公立医院离退休者的养老保障没有实现彻底的社会化管理,或者说政府没有承担其全部养老保障的职责,不仅导致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面临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到公立医院改革本身。

实际上,这一问题不仅在公立医院中存在,而且还在各种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阻碍事业单位改革的头号难题。

因此,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中国政府的确应该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政府投入。但是,新增的政府投入完全没有必要用来补贴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也不是大力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资本投入从而形成对民营医院的不公平歧视或对社会资本投入的不正常挤压,而是应该用来解决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独有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的养老保障。唯有如此,政府投入的增加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