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3-30 总第49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3-30 总第49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95期

发布时间:2017-03-30

肾病

标题导航

腹膜透析是居家式治疗优先选择

发布时间:2017-03-30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62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大会主席余学清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现代与历史融汇的羊城街旁,木棉花开与春天拥抱;在炫彩的灯光映照中,舞台上广州塔和广州大桥的模型遥相呼应;在宾朋满座的会场内,思想在学术讨论的中英文交织中碰撞……

3月21~25日,第八届国际腹膜透析大会亚太分会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7年血液净化论坛在广州召开。

随着中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对于腹膜透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蔡广研教授介绍,2010 年 5 月开始,我国建立了中国国家肾脏病数据系统(CNRDS)。

截至 2015年年底,CNRDS 登记在册的腹透中心 1093 家,共 62 589 例腹膜透析患者。同时期血液透析中心为 4089 家,包括 385 055例血液透析患者。从数据来看,腹膜透析患者占透析人群的比例从 2012 年底的 10%增长到 2015 年年底的 16%。

此外,全国范围内有1141家二级医院及737家三级医院纳入透析登记系统,但超过 85%的患者仍在三级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blob.png

“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人数的第一大国。”广东省医学会秘书长李国营指出,在当前阶段,我国主要通过透析技术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命,但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副会长苏志表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终末期肾脏病等重大疾病是造成个人失去劳动能力,造成家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手段,腹膜透析技术相对简单易行,且费用相对较低,与血液透析相比,是居家式治疗的优先选择,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际腹膜透析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为解除全球数以亿计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病痛、改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余学清教授介绍,然而,在我国很多因素阻碍了腹膜透析发展。如一些医护及患者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腹膜透析效果不好;报销的比例不足;腹膜透析中心管理不到位。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受过培训的腹膜透析团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膜透析置管医生不足,导致腹膜透析的治疗难以推广。

据余教授介绍,为推进我国腹膜透析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未来3年,将培训1800位腹膜透析置管医生,主要面向基层医院。

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可以自行在家进行操作,为保证安全,需要到专门的医院接受为期7 d的操作培训,待医生确认操作通过后才可回家自行操作治疗。

blob.png

刘志红  院士

刘志红:问题导向的临床研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南京总医院刘志红院士引用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来说明问题导向的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刘院士认为,提出新问题-发现新依据-建立新理论-推出新疗法-制定新标准-形成新体系,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是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她以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LN)为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阐述。

刘院士指出,不同年代LN治疗药物在发生着变迁,每种治疗方法看起来都要比原来的效果好,但随着时代的变迁,LN的治疗效率是否确实得到了改善?LN的肾脏存活率是否同样得到改善?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刘院士团队对过去20年(1994-2010年)LN患者治疗模式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LN的治疗模式确实在变迁,而且随着年代的变迁,LN治疗缓解率明显改善,LN肾脏远期预后也明显改善。

因此,刘院士强调,切不可忽视临床研究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基础研究不重要。要提出好的临床问题,还要有能力去回答它,要有好的临床数据来帮助回答提出的问题。

而不能停留在临床经验上,对于“我们就是这么认为这个疾病的”这种说法,刘院士认为“太写意”,一定要有科学的证据(研究论文)来体现。

刘院士的很多文章被顶级的杂志作为依据来引用,成为科学依据(临床指南),她表示,提出的新疗法、新分类标准等,是可以改进临床实践的,从而提高诊治水平。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次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次次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的认知不断提高,临床能力得到提升,临床治疗水平得到改善。”

在刘院士看来,问题导向的临床研究真正的内涵是,需要我们在一个方向坚持很多年,需要在平时临床工作中有建立临床研究体系的意识。一旦出现问题,有能力回答它。

“一切为了患者,不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在刘院士看来,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是在这个工作宗旨的驱动下去回答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努力,提高临床水平,最终给患者带来益处。没有好的临床研究,很难问鼎领域真正的基础科学问题。

blob.png

肾脏病学发展要:顶天、立地、扶持中青年

余学清教授指出,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我们有更多大国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对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进行帮扶。希望亚洲地区间的医生能展开更多协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共同努力。

作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第十届主任委员,余学清把分会的工作目标定为“顶天、立地、扶持中青年”,并详细解读了这一目标的内涵。

“顶天”即向国际看齐,紧跟国际步伐,提高自身水平,并加强与中东亚地区的合作,将年轻医生推向国际化舞台。

“立地”即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同时,支持基层医院肾科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县级医院肾科核心能力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边疆边远地区学术水平。

扶持中青年即支持中青年医生发展,展开优秀青年肾科医生评选,积极支持中国年轻医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学习。希望更多青年医生能够进入国际舞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