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时间的积淀,才能说明传统的厚重和坚持的力量。协和的内科大查房已延续了90多年,五大步骤今昔一致,主旨未变。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令不少业内人惊叹,并被它背后散发的力量所震动——自省、专注和慈悲等老协和气质以及老协和面对今日医学困境的继续努力——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联盟。
第一步,选择病例。住院总医生从内科各专科选出有特点的病例,经主治医生同意、大内科主任认可,先行公布。简单说,多属疑难重症、诊断不明、治疗无效,需经多科会诊、跨学科思维才能解决的。
第二步,准备病例汇报。负责这个病人的住院医生要精心准备病历摘要,各种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要“特别熟悉病人的病历、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详细情况,并准备提出当时尚待解决的问题”。主治医生则准备在大查房会上做中心发言,他需要悉心思考、阅读文献,为病例诊断与治疗提出充足的依据,征求本专科资深专家的意见。
第三步,病例汇报。住院医生完整、扼要地汇报完病人病史后,病人被带到大查房现场,在大内科主任现场指导下,各级医生对病人进行体检和病史询问,主治医生再进行发言。
第四步,自由讨论。这是大查房最精彩的部分,各科室之间相互提问和解释。申请大查房的专科医生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鉴别诊断、治疗意见,以及国际的相关进展。放射、超声、病理、检验科等科室医生,对检查结果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包括必要的基础课教授,每个人都可提出自己的见解,洋溢着学术自由的探索气氛。
第五步,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表明自己的见解,并指示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一时未能解答的问题,可进一步观察检查,或从外科手术的手术发现给予回答。
这五大步骤坚持了90多年,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严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绝无后来学术领域沾染上的浮躁、作秀的色彩。
在医学渐渐走向专科主义的今天,大查房更像一次传统的回归。“大查房”的“大”字,不仅体现在参加的医生数目多,而且涉及了各个专科的医生的“大视野”和“大思维”。它体现的是,面对疑难病症,各科力量的联盟整合。从顶尖专家到年轻医生,甚至医学生,都怀着医学热情,被激发起求知欲,悉心思考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圻教授说:“在大查房中,常常是病历摘要一下来,很多位教授就跑图书馆,然后在会上争论交锋,这种学术氛围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张之南教授说:“大家从各自临床的角度出发,阐述的是临床经验与思维方法,所以许多人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也要赶过来听大查房讨论。”
(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