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9-28 总第51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9-28 总第519期
返回上层

总第519期

发布时间:2017-09-28

呼吸

标题导航

结核病:回归呼吸是历史性趋势

发布时间:2017-09-28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张亮  阅读: 61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本次大会以“推动结核病防治与呼吸学科的历史性回归”为主题。会议期间,呼吸领域顶级专家们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探讨,亮点纷呈。《医师报》将“大咖”们的精彩报告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钟南山  四大特点决定结核病回归必要性

在40年代,肺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前,结核病与呼吸专科疾病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指出,结核与呼吸专科渊源颇深,不可将其分而治之。目前,我国结核病有以下四个特点。

患病人数多  20世纪90年代,我国肺结核发病率520/10万人,而2010年,发病率降至375/10万人,降幅较大。但与其他传染病相比,其降幅较缓。近些年,因为其他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的猛增,其在疾病总发病率中所占比重下降,对其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

特殊人群结核发病率高  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艾滋病患者的结核发病率极高。艾滋病患者结核发病率比健康人群高3倍,其死亡率也比单纯艾滋病患者高1/3。

症状不典型易误诊  以前患者出现午后潮热、出汗、消瘦、咳嗽等,胸片显示两肺间有浸润、严重空洞,或咳血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为结核。如今,肺结核的症状不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这就要求呼吸科医生具备极高的鉴别诊断能力。

结核菌耐药性增加  我国很多结核患者得不到系统规范治疗,导致耐药性增加。据2010年统计,我国单药耐药达46%~48%,双药耐药约10%。对于同样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非典型分子杆菌的治疗,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菌株耐药形势严峻。

结核病患者首诊大多在综合医院,而综合医院的医生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并不专业。所以,将结核病防治回归呼吸专科,让呼吸专科的大夫更加重视结核的检验和诊断,是目前推动结核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王辰  综合医院+CDC +社区服务部门

         三部门合作共同终结结核病

我国结核病负担仍然严重。“这需要扩大定点医院规模和提高诊疗、管理能力。最优策略是结核病诊治回归综合医院呼吸专科,呼吸专科医生兼任结核病定点医疗的诊疗任务,对推动结核病防治和呼吸学科的融合、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强调。

在 2014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WHO通过了“终结结核病策略”。王辰院士强调,这一策略得以实现的三大支柱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预防;政策支持;研究与创新。

而在中国,王辰院士认为,综合医院呼吸专科与当地CDC、社区服务部门更高效、无缝的合作模式是我国终结结核病的现实措施。他强调,不积极发动综合医疗机构呼吸专科医生参加防治工作,单纯依靠结防所本身的力量,是难以达到消灭结核病的目的的。同样,如果综合医院只提供临床诊治,而不与公共卫生项目保持有效、密切的联系,则可影响结核病的报告、规范管理,导致耐药结核增加。

王辰院士总结道,结核病学和呼吸学科一脉相承。以史为鉴,重视结核病的临床诊治规律,面对我国结核病防治的新挑战,参考国际惯例,利用新的诊断工具、药物、疫苗,发挥呼吸专科医师在结核病诊疗中的作用,促进综合医院呼吸专科与当地CDC、社区服务部门更高效、无缝的合作,对于应对结核病诊治的复杂状况和发展结核病学、呼吸学科都有巨大作用,最终实现我国和WHO终结结核病的宏伟愿景。

陈荣昌  结核与呼吸分离  弊端突显

大会主席、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指出,结核病与呼吸科疾病属同根同源。一方面,因为结核大多数为肺结核;另一方面,国内外皆是先有结核防治联盟,后建呼吸学会。结核与呼吸分离所造成的弊端日益突显,如何改变现状?培训体系交融与促进学术交流是良策。

培训体系交融  即结核专家要进行呼吸疾病培训,而呼吸专家要进行结核防治培训。两方面专家在共同的平台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做懂呼吸、擅长结核的结核专家;懂结核、擅长呼吸的呼吸专家。提倡所有的专科医师培训都到结核病科或者结核病院工作3个月,提高呼吸科医生对结核病的诊治水平。

促进学术交流  学会之间加强合作,进行学术沟通与交流。今年年会特意邀请了结核病的专家来讲学、交流,邀请他们做学术报告。呼吸年会上不应缺少结核病专家的身影,否则将不完整。

不懂结核防治的呼吸科医生不是好医生。而不懂呼吸病的结核医生同样不是好医生。所以两个团队要加强联系,各有侧重,发挥所长,合作交流,共同做好结核与呼吸病的防治工作。

瞿介明  结核回归呼吸遵循了科学规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认为“推动结核防治与呼吸学科的历史性回归”主题契合了当下结核病防治现状的短板,切正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遵循了结核防治的科学规律。

首先,遵循了疾病防治的客观规律。绝大部分结核患者因咳嗽、咳痰、咳血,或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因症就诊,首诊大多在综合医院的呼吸科。因此,综合医院呼吸科是结核患者首诊场所。

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非定点综合医院的呼吸科医生不允许进行结核病防治工作。而结核专科医生只专注于结核病一个病种,两者在业务上完全割裂,非常不利于结核病防治,弊端突显。

再次,从学科发展的完整性上。结核病是呼吸病重要的疾病组成,也是我国呼吸学科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回归是实现学科完整性的必然。

最后,从人、才、物等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结核病防治体系需要华丽转身。

因此,不管从遵从结核病防治规律角度,还是从人才发展角度;从管理角度,还是从学科完整性角度,都迫切要求“推动结核病防治与呼吸学科的历史性回归”。

李亮 加大结核与呼吸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结核病防控面临新挑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亮教授指出,当前各种结核病类型众多。结核病医生不仅需要掌握结核病知识,同时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核病防治不仅需要结核科医生,同时需要各科协作完成。

李教授表示,从历史发展来看,两个专业同根同源,密不可分。在新形势下,随着技术发展,两种专业的交流会越来越多。

对于呼吸科医生来讲,了解结核病防控知识,有利于早期确诊。因为结核具有传染性,越早发现,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其传染范围。

近几年,结核病学分会在结核病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新技术推广方面,新药使用方面,信息化方面,大数据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同时,也在医院合作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分会特别希望通过与呼吸病学分会紧密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为提高结核病防控而努力。

肖和平  结核病从专病专治

             到综合防治转变

《“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颁布预示着我国结核病防治从专病专治到综合防治的转变。

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肖和平教授指出,多年来,我国结核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管理一直由结核病专科机构承担,专病专治,为我国结核病控制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贡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疲态尽显,财政上入不敷出,人才流失或缺乏,防治之路困难重重。结核病患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更是让其家庭承担了灾难性费用,甚至成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高危群体。

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大多数首诊于呼吸内科。但是,由于“专病专治”致使有的呼吸科医生对结核病的诊疗已很陌生。

结核和呼吸本是一家,我们共同拥有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就是很好的历史见证。肺结核是结核病的传染之源,发现和治愈肺结核就等于控制了结核病的传染源,其意义之重大,显而易见。俗话说的好,兄弟联手,其利断金。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