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执业医师法》正式实施。根据规定,只有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在此之前,医学生顺利毕业即可成为一名正式医生。
那正好是我在读研究生第二年。我们这一届同学成为了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批考生。没有考试经验、没有复习资料,完全靠平时学习的积累。这是迈入职业门槛的第一步,意义非凡。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迈进了考场,甚至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加速。
由于是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在技能考试第一站,考试的题目是在主考官手上演示如何切脉。对于中医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切脉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我心中不禁窃喜,很熟练地完成了。
“你是不是觉得切脉非常简单呀?”主考官望着我,仿佛早已看透我的心思。在我默默点头之后,考官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中医博大精深,切脉貌似简单,其中包含了极其深奥的中医理论,通过一个简单的脉诊能反映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和寒热虚实的不同,希望以后你认真体会,把中医继承好、发扬壮大。”当时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和摸索后,我对中医的热爱日益浓厚,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考官老师说的深刻含义。中医理论体系经历了近3000年的发展,我所理解、掌握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有位名老中医说过:“学习中医到60岁才只是刚刚入门。”
随着经验积累和对中医经典不断地学习,我越发感到如芒在背。虽然我利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解决了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但当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恨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想在中医古代经典书籍和名医医案中找到答案,然而面对书盈四壁、浩如烟海的中医书籍,真不知从何下手。
书到用时方恨少,中医的精髓存在古代经典医学书籍中。不管是依靠大学院校教育、还是依靠实验室研究,都远远不能领悟到中医精髓。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成为正式医生之后,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继承和挖掘中医药宝库,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