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2-07 总第52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2-07 总第528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8期

发布时间:2017-12-07

循环

标题导航

探索优质糖尿病综合管理之路

发布时间:2017-12-07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阅读: 66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在大数据、移动医疗等最新科技被炒得火热的今天,如何让其应用于糖尿病管理,如何让中国1亿多糖尿病患者获益?社会各界人士都行动起来,为探索优质的糖尿病管理之路群策群力。

blob.png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立新教授

糖尿病分级诊疗: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积极推行“三位一体”制度,即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结合,信息共享、机制互通、推进慢性病的“防、治、管”整体发展。

社区将成为医疗主体

“社区将成为医疗主体”,郭立新教授强调,到2020年分级诊疗成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将≥65%;且居民2周内患病首选基层医生卫生机构的比例≥70%,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人数每年增长10%以上,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40%以上。

同时,郭教授指出,社区掌握大医院10%的专家资源,有利于实现顺利转诊。他进一步指出,同质化医疗是分级诊疗实施的重要条件。提高社区医院诊疗水平,在全国所有地区做到糖尿病和高血压诊疗同质化。

郭教授认为,届时社区的诊疗量会大幅度增加,而大医院将减少30%~40%的诊疗量,社区将成为居民医疗的最大平台。

分级诊疗将大大降低支出

据估算,假设30%的糖尿病门诊患者及10%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都从大医院到社区,到2020年就可节省106亿元,2016-2020年,将节省316亿元。

“只有推进分级诊疗,才能持续构建健康服务,但分级诊疗的实施面临重重困难。”郭教授为打破僵局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指出,政府主导是根本,群众的意愿是基础,医疗联合体是载体,信息化是前提,政策配套是关键,高血压、糖尿病应作为慢性病管理的突破口。

他强调,流程清晰、信息共享、持续支持、团队协作,只有做好以上四点,才能有效推进分级诊疗。 

blob.png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  关黎清主任

移动医疗:融化沟通障碍  续写医患新篇章

关黎清主任以一名18年病史且血糖不达标的老患者为例,讲述了移动医疗助力血糖管理的故事。患者指出,通过手机端,将他与医生联系到一起,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数据上传平台,得到专科医生及时有效的诊疗方案调整,他为此感到非常高兴。

“移动诊疗帮助我与所管理的患者无障碍互动,与患者成为朋友,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 关主任强调,移动医疗是融化沟通障碍,续写医患新篇章的有力工具。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另外,新疆的汉族、哈萨克族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3倍)。关主任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文化水平偏低,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饮食结构比较特殊,医疗资源匮乏和基层医生专科知识普遍不足等。

国内外指南强调,胰岛素治疗中需密切监测血糖,但我国患者自我监测的比例不足4成。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率低,是降糖疗效不达标的重要因素。她认为,移动医疗的开发,显著优化了糖尿病管理效率,目前迫切需要一款具有强大功能的,可以整体化管理患者糖尿病的移动管理系统。

关主任指出,在糖尿病管理中,患者最需要的是获取医护人员提供的高质量管理指导,最终转变为自我管理的行为,并且获得医护人员持续不断的协助,从而优化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通过移动医疗,糖尿病患者无须去门诊,可随时随地监测血糖,将结果实时传递给主治医生,获取下一步治疗策略。医生依据即时血糖值,实时准确地控制用药剂量,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blob.png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玉秀教授

医生的幸福感来自于被需求

“相对于近1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医生的数量相差悬殊,仅依靠医生,根本无法完成对所有患者的有效管理。”李玉秀教授强调,糖尿病医生们迫切希望借助大数据、智慧医疗等新技术,将糖尿病管理好。

利用移动医疗,调动全员参与,有助于医患沟通,提高管理水平。患者可以评估高危风险,及时就诊;医生可以获得患者血糖波动曲线、生活方式数据,有助于医生的评估、判断,以及调整血糖。

“医生可通过平台学习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李教授指出,内分泌科医生不仅需要管理自己科的患者,也要加强其他科室的管理,以及把院外的患者纳入院内。移动医疗有助于长期管理患者,移动大数据有利于整合患者信息,包括血压、血脂、生活方式等,实现综合管理,提供更个体化、更精细的解决方案。

“我们没有办法对一个不愿被管理的患者提供帮助。”李教授强调了患者意愿是糖尿病管理的前提,只有调动患者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保证糖尿病管理正常实施。如何通过移动医疗来激发患者积极性,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医生的幸福感来自于被需求。”通过信息化管理,走在时代前列,将移动健康管理当做处方推荐给患者,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李教授强调,当医生把健康管理产品列入临床实践,改善了患者健康状况,提高了管理效率,患者需要并离不开医生的健康管理服务,那么医生就会在临床中找到极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