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AAAAI)在其年会上发布了新的“明智选择”(Choosing Wisely)清单,内容涉及抗组胺药物的应用、食物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造影剂过敏、疫苗接种及青霉素过敏等方面。
目前为止,AAAAI的“明智选择”清单已列出10项值得医生和患者质疑的医疗行为。(www.choosingwisely.org)
1.不要把抗组胺药物作为重度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AAAAI明确指出,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线药物为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仅可用作不危及生命的皮肤症状的二线支持治疗。
2.在缺乏与潜在IgE介导食物过敏相一致的病史时,不要进行食物IgE检测。在被认为食物过敏的病例中,50%~90%并不是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而仅仅是食物不耐受或与所摄入食物无关的症状。
3.对于有海产品过敏史且需要使用造影剂的患者,除非有造影剂过敏史,不要常规用低渗或等渗造影剂,也不要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预处理。有海产品过敏史的患者应用碘造影剂时过敏风险不增加,同样,也不要认为曾对造影剂过敏者会对海鲜过敏。需要注意的是,哮喘、心血管病患者及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用造影剂时严重过敏反应风险增加。
4.对鸡蛋过敏的患者不要一律回避流感疫苗接种。AAAAI指出,这些患者可接种无鸡蛋蛋白的流感疫苗,或在接种含鸡蛋蛋白的流感疫苗后观察30 min。
5.如未进行适当评估,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不要过度使用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99%自称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安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但这些患者常用万古霉素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来替代治疗,这样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导致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或艰难梭菌感染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