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等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显示,1990-2010年20年期间,我国肺结核患病率降低一半以上。研究者认为,这主要与我国肺结核治疗从医院转向公共卫生机构、实施“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策略有关。(Lancet. 2014年3月18日在线版)
DOTS策略与控制传染源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两大结核病控制战略。DOTS策略是指排菌肺结核患者(传染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次用药都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进行,若未能按时用药,则在24 h内采取补救措施予以补上,全部药品由医务人员掌握。
据研究者介绍,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十年结核控制计划,计划至2005年将DOTS策略推广到全国各地。至2005年,我国实现了预定目标:至少筛查出70%的新发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成功治疗85%以上的肺结核患者。
新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15岁的人群中,1990-2010年,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从170/10万人降至59/10万人;细菌学阳性(至少1次痰涂片或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病率降低48%,肺结核总患病率下降28%(图1)。研究者指出,至2010年,我国实现了由全球控制结核伙伴关系设定的结核控制目标之一,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降低50%,比预定截止期限提早5年。
监测数据表明,DTOS策略在我国肺结核控制过程中功不可没。与2000年前相比,2000年后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幅度明显增大(19% 与 57%);2000年以前我国仅采取DOTS策略的省份肺结核患病率降低,2000年后所有监测省份患病率均明显降低。研究者报告,我国肺结核治疗重心由医院转向公共卫生机构后,治疗差错率降低近半,再治疗率也降低60%以上。 (编译 朱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