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 帮助 安慰”新解
来自医生的安抚很重要,医生应该怎么做?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似乎成了当代医生的《座右铭》。作为一百年前一位医生的《墓志铭》是很好的。它如实地反映了当年一位结核科医生所能做的一切。但现在就整个医学来说,一百多年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仍然是那三句话就不够了。从《墓志铭》到《座右铭》,我想框架可以不变,改一点就行。
安慰在医疗中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临终患者的安慰。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医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也是至今第一流的临终关怀医院,已有百余年历史。我在那里参观,看到患者大多在活动室里看书、织毛衣、玩牌、祷告、唱诗、看电视。每周还有职业对口的社会志愿者来陪他们聊天,有的结成了固定的朋友。院长对我说,这里大多数患者的生命只有一个月左右。我很惊讶,这些绝症患者在临终前一个月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我深感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医学和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后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在治疗用药方面要用够——疼痛时,长效吗啡要用足;烦躁时,镇静安定药要用够;失眠时,安眠药要保证——生命质量的保证比生命的延长更重要。现在,中国的医生也体会到了这点,但具体实施中还很难完全做到。
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观念的差距最大。在西方完善的医院里,除患者家属和医生,还有四种人在承担着对患者的安慰:临床心理学家、固定的医疗技工、社会志愿者和牧师。可惜,中国医院还远非完善,尤其缺乏为患者宽慰寂寞、寄托心灵的志愿者。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患者一般缺乏科学的幸福观和唯物的生死观。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自己觉得好就是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人工智能诊疗将走向前台——医生做好准备了吗
-
new肝癌免疫治疗的“路障”:胆汁酸 | 科普时光
2025-03-07 -
02-172025
慢病管理药先行 临床药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
new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在精准治疗、功能保护越来越多地被重视的情况下,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成为胃肠疾病诊疗的一种趋势。
2024-12-24
-
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2024-12-24 -
朱玉龙: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部结节经皮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2024-11-21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②|夏秋季的烦恼,这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病原在我国有抬头之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①|二代测序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有新发现
2022-06-28
-
何为巴林特小组?一文读懂
2017-02-23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益生菌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真的有效吗?
2021-09-07 -
孩子不是大人“缩微版” 小儿妇科聚焦未成年女性健康
2023-05-30 -
倪晓光:用好手中喉镜 提升鼻咽喉早癌检出率
2023-03-07 -
赵进喜教授: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特有优势
2023-06-09 -
心血管代谢医学|将临床研究融入社区日常临床诊疗以提高医学服务水平和质量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