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我国首次发布人群癌症生存数据

我国患者人群5年相对生存率为30.9%,农村远低于城市

时间:2014-10-16 14:10:00来源:未知作者:李玉梅 阅读: 61854

针对中国2003-2005年诊断癌症患者生存情况,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肿瘤登记中心开展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农村地区癌症患者生存率较低,这迫切需政府政策调整、投资以改善医疗服务。尽管尚未阐明造成明显城乡差距的原因,但明确的是,未来提高农村地区癌症知识普及性、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弱势人群的基本卫生保健,对缩短城乡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异至关重要。(Int J Cancer. 2014年9月20日在线版)

研究摘要

我国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数据有限,阻碍了向癌症控制政策提供信息。为提高系统的癌症监测水平,经过广泛努力,研究者报告了该项最新、最大型的中国癌症生存数据汇总分析。分析纳入21个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处中17个登记处的数据(138 852例),其病例均于2003-2005年诊断,随访至2010年。针对26种癌症及其他癌症,应用地区特异性寿命表预测年龄标准化相对生存率,并按性别和地区进一步分层估算。

在所有癌症,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为30.9%;女性乳腺癌生存率较高(73.0%),其次是结直肠癌(47.2%)、胃癌(27.4%)、食管癌(20.9%),而肺癌和肝癌生存率低(16.1%和10.1%);女性患者生存率普遍高于男性。在所有癌症,农村患者生存率约为城市患者的一半(21.8%与39.5%);除外食管癌,各主要癌症中该地区生存比例相似。

blob.png

生存分析为癌症防控提供重要信息

▲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陈万青

众所周知,癌症的特点之一是病死率高,且短期内不能明显改善预后,最终评价癌症防治效果主要是看能否降低死亡率和延长生存期。生存分析是肿瘤临床研究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一定年限以后的生存或死亡,以判断预后情况。而人群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是反映一个地区肿瘤负担、医疗资源及评价防治水平重要的信息。

随着我国肿瘤登记工作发展,目前动态监测人群发病死亡机制基本健全,每年肿瘤登记年报能及时提供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较为可靠地反映癌症负担和动态变化。然而,我国仅少数肿瘤登记处开展了病例随访工作,人群生存率始终缺乏有代表性的数据。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于2012年在21个肿瘤登记处开展随访和生存分析,对2003-2005年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开展随访信息收集,通过与死因库的比对和主动收集患者生存状态信息,并通过这些地区人口数据和寿命表计算5年相对生存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最终17个登记处的资料纳入分析,病例共138 852例,是有史以来覆盖人群最大的多中心人群为基础的生存率分析。

分析发现,我国人群5年相对生存率为30.9%,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图1)。主要癌症包括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图2)。城乡癌症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与农村地区癌症相关知识普及性差、医疗资源缺乏、中晚期病例比例偏高、诊治水平相对较低有关。而食管癌生存率城市低于农村,可能与部分农村地区开展食管癌的早诊早治项目,从而提高早期癌检出率有关。

美国最新数据表明,目前癌症5年生存率已达68%,远高于我国。比较中美两国主要癌种的5年生存率可以看出,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5年生存率差异不大;而对于预后较好的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我国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美国(表1)。我国癌症患者生存率整体低于美国的原因与癌谱的构成相关,当然也存在防治水平的差异。

在我国开展人群癌症随访和生存分析工作,可反映不同地区人群癌症负担情况,客观评价癌症防治效果,可指导癌症防治策略的调整,对我国不同地区有的放矢开展癌症防治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4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特别增加随访工作经费,这将对加强病例随访工作的顺利铺开起积极推动作用。

blob.png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