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晚期胃癌: 阿帕替尼独树一帜
由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共同担任PI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表明,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的客观疗效和明显生存获益,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850 mg,qd。
该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共纳入273例二线或二线以上全身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按照2∶1 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92例,分别采用阿帕替尼或安慰剂,850 mg qd,28 d为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O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生活质量(QoL)评分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获取随机号并至少使用1次药物的患者267例,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176例和91例,用药前两组受试者均衡可比。截至2013 年5 月23 日,若不考虑交叉给药因素,以全分析集(FAS)分析,试验组中位OS较对照组延长1.8个月(6.5个月和4.7个月,P=0.0149)。以符合方案集(PPS)分析,试验组中位OS较对照组延长2.6个月(7.6个月和5.0个月,P=0.0027)。14 例受试者在揭盲为对照组后行交叉给药,若考虑交叉给药因素的影响,对照组校正转组受试者的生存期后中位OS是4.5 个月,试验组中位OS相比考虑校正转组影响因素后的对照组延长2.0个月(P=0.00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PFS 分别为2.6个月和1.8 个月(P<0.0001),ORR 分别为2.84%和0.00%(P=0.1695),而DCR分别为42.05%和8.79%(P<0.0001),两组QoL 评分变化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耐受性良好,多数不良事件可预期、可耐受、可逆转和可控制。
研究者说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 秦叔逵
阿帕替尼用于晚期已有转移同时在标准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属于三、四线甚至以上治疗,仍证明其有效;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研究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治疗中获得成功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相比,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得相对较晚,迄今只有三种药物的研究获得成功,包括曲妥珠单抗药物、Ramucirumab单抗和阿帕替尼,其中仅阿帕替尼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口服方便、经济性好。
该研究现已获得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这充分说明我国专家学者有能力和水平设计、承担和完成这样的大型试验,这将为后续的国产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良好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专家点评
阿帕替尼取得胃癌治疗一席之地
▲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徐建明
目前,胃癌三线治疗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该项研究的成功除说明靶向血管生成药物在胃癌治疗中应有一席之地外,值得总结的是,前期一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失败,或是研究设计上存在考虑不周的问题。其中,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胃和胃食管接合部腺癌的AVAGAST研究,虽没达主要研究终点,但分层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美洲、欧洲和亚洲人群的生存期延长分别为4.7个月、2.5个月和1.8个月。这说明三大洲在胃癌内科治疗上存在较大差异,今后研究值得重视。靶向血管生成的Ramucirumab单抗一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失败,而二线治疗研究REGARD和RAINBOW的成功说明,抗血管生成药物给药时机还需考虑。因单抗、小分子TKI单药活性均不是很强,针对胃癌这类恶性行为较高肿瘤,在没有好的Biomarker富集合适的目标人群情况下,只有在研究设计上寻求出路,才可能给抗血管生成药一个生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人工智能诊疗将走向前台——医生做好准备了吗
-
new肝癌免疫治疗的“路障”:胆汁酸 | 科普时光
2025-03-07 -
02-172025
慢病管理药先行 临床药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
new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在精准治疗、功能保护越来越多地被重视的情况下,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成为胃肠疾病诊疗的一种趋势。
2024-12-24
-
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2024-12-24 -
朱玉龙: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部结节经皮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2024-11-21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②|夏秋季的烦恼,这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病原在我国有抬头之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①|二代测序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有新发现
2022-06-28
-
何为巴林特小组?一文读懂
2017-02-23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益生菌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真的有效吗?
2021-09-07 -
孩子不是大人“缩微版” 小儿妇科聚焦未成年女性健康
2023-05-30 -
倪晓光:用好手中喉镜 提升鼻咽喉早癌检出率
2023-03-07 -
赵进喜教授: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特有优势
2023-06-09 -
心血管代谢医学|将临床研究融入社区日常临床诊疗以提高医学服务水平和质量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