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从成分到复方 中药抗肝纤维化纵览

时间:2013-12-05 11:01:00来源:未知作者:聂青和 阅读: 139260

blob.png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多是持续性肝脏损伤或存在纤维化刺激因子的结果。轻者称肝纤维化或纤维肝,重者伴有再生结节假小叶形成则为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环节,此时若病因消除并经适当治疗,纤维化尚可被逐渐吸收。

我国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许多中药经临床及动物研究显示了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但由于中药本身成分复杂,对机体作用缺乏器官特异性,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及作用靶点均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根据肝脾的生理、病理特性及临证所见,肝纤维化的病机可明确为肝郁(气滞)、血瘀、脾虚,且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尚有阴虚、湿热等兼夹证。

肝纤维化属肝硬化早期阶段,而从肝郁、血瘀、脾虚三者病机看,应以肝郁(气滞)血瘀为主,部分可有脾虚存在。故肝纤维化阶段以实证居多,若病变继续发展,脾虚象逐渐显露。

中药提取物:

具多靶点作用机制

汉防己甲素  又名汉防己碱、粉防己碱,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汉防己甲素是一种钙拮抗剂,能阻滞质膜电压或受体依赖性钙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和细胞内Ca2+动员,保护肝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免受毒物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但能促进白血病患者细胞内Ca2+动员,诱导细胞死亡,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肝星状细胞及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因此,汉防己甲素具有抗肝/肺纤维化、抗炎、抗肿瘤,以及降低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作用。在治疗肝纤维化、门静脉/肺动脉高压、免疫功能调节及肿瘤防治等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扁桃甙  来自桃仁提取物,又称苦杏仁甙。桃仁提取物通过提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使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转为静止状态,能有效抑制胶原等肝细胞外基质合成,促进其降解。扁桃甙可防止肝纤维化时功能性基底膜破坏、干扰连续基底膜形成、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并可使毛细血管化肝窦修复。对血吸虫肝硬变患者,它能使肝脏缩小,增加尿羟脯胺酸排泄量、肝血流量。

苦参碱/苦参素  是中药苦豆子的有效成分,有抗炎、抑制某些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研究表明,苦参素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形成,同时降低不同阶段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证明其有防治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丹酚酸B  为从丹参分离的水溶性成分,可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抑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坏死、抑制纤维增生、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还可通过抑制脯氨酸羟化酶、赖化酶活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分泌,同时不影响DNA或非胶原蛋白合成。此外,丹酚酸B能抑制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减少胶原合成和分泌。

虫草多糖脂质体  冬虫夏草含有虫草菌丝、虫草多糖、虫草酸、冬虫夏草素脂肪、粗蛋白质和纤维等。冬虫夏草能激活肝脏库普弗细胞、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延缓或阻断肝纤维化作用。虫草菌丝、虫草多糖均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减少胶原合成及肝窦沉积。患者服用后,肝脏胶原酶含量增高,T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川芎嗪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患者血脂质过氧化物、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门静脉直径、肝右斜径均明显改善。

水飞蓟素  是植物大蓟的主要成分,临床已应用多年。试验表明,水飞蓟素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分化,降低胶原、Ⅰ型前胶原水平,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mRNA活性。

白藜芦醇苷  虎杖提取5种结晶中的第4种。白藜芦醇苷作用于肝细胞,能降低邻苯三酚引起的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升高,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谷胱甘肽消耗,降低邻苯三酚导致细胞悬液丙氨酸转氨酶增高,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产生。

大黄素  为大黄、虎杖、何首乌、望江南、砂仁及百合等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3种剂量大黄素作用大鼠CCl4模型显示,大黄素组较模型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蛋白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细胞损伤减轻。提示大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

单味中药:

抗纤维化前景可观

黄芪  研究表明,黄芪能明显降低主动脉、肝内胶原含量,明显减少总胶原及Ⅰ、Ⅳ型胶原在大鼠肝脏的病理性沉积,使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电镜观察显示,经黄芪治疗后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活跃,纤维隔有溶解、吸收趋势,说明黄芪对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且随疗程延长作用有所增强。

虫草菌丝  虫草菌丝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实验显示,该中药不仅能减轻肝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Ⅰ/Ⅲ型胶原沉积,而且可使已形成的胶原降解、吸收。另外,它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病毒清除能力,较适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反复炎症所致肝纤维化。

丹参  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肝内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尿羟脯氨酸排泄。研究显示,丹参组肝内无纤维增生或仅有轻度增生,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说明丹参可促进已成形的胶原纤维降解。由于丹参具有促进坏死细胞修复、肝再生以及护肝降酶、改善微循环、抗肝脂质过氧化损伤等作用,间接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因素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中药复方制剂:

临床经验初证疗效

汉丹制剂类方  国内应用汉丹必妥(汉防己、丹参、赤芍、败酱草、马蹄金、马鞭草等)治疗慢性肝纤维化患者20例,3个月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前胶原明显下降,说明短期应用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还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促进胶原分解。

清热利湿方药  该方药可防止肝细胞变性,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器的结构正常,促进细胞增生作用,且抑制胶原等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加速其降解和吸收,从而起到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  动物实验表明,血府逐瘀汤组显著抗胶原沉积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血府逐瘀汤能同时抑制Ⅰ型胶原生成和沉积,明显优于秋水仙碱。

小柴胡汤  日本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小柴胡汤预防性应用3个月,可使猪血清和二甲基亚硝胺诱生的羟脯氨酸升高受到显著抑制,且能阻止病理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优于大柴胡汤。

扶正化瘀方  采用整体给药、分离血清的血清添加法对扶正化瘀方进行体外实验,发现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能促正常肝细胞增殖、明显降低肝细胞外胶原水平、显著抑制肝细胞胶原生成率;该方药物血清还能明显抑制原代培养的纤维肝细胞增殖及其胶原生成率,促进纤维肝细胞白蛋白分泌量。应用该复方治疗慢性肝病患者,可见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Ⅲ型前胶原肽、透明质酸及层黏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组织学改善。

复方丹参  即861冲剂,是据益气活血、养血柔肝原则配制而成的复方,主要由丹参、黄芪、鸡血藤等10味中药组成。研究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60例,结果表明,连服2年以上可明显改善症状,且丙氨酸转氨酶保持正常不再波动者占70%,白蛋白保持到正常水平,已升高球蛋白有下降趋势。治疗6个月、2年,平均Ⅲ型前胶原肽较治疗前下降至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层黏蛋白降至正常范围。

对CCl4、白蛋白所致两种大鼠纤维化模型均有治疗作用,可使肝组织网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沉积均受抑制。机制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l mRNA表达及相应蛋白产生,从而抑制肝脏总胶原和Ⅰ、Ⅱ、Ⅴ 型胶原的生物合成,并促进胶原的降解。

双甲五灵胶囊  观察应用自制双甲五灵冲剂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抗纤维化研究证实,治疗后大鼠肝组织结构明显好转,纤维组织明显减少,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肝组织胶原蛋白总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显著减少。考虑此中药可能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 mRNA及蛋白表达而降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利于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

双甲五灵胶囊治疗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变化,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双甲五灵胶囊在原有成分基础上加入了鳖甲、穿山甲,功效进一步提高。大量临床应用已表明其具有保肝、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不失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防治效果俱佳的中成药。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