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或为新治疗选择
编者按: 2013年注定是中国肿瘤学人忙碌和收获的一年。从吴一龙教授报告LUNG-3研究、秦叔逵教授报告EACH研究、石远凯教授报告ICOGEN研究,再到10月27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肺癌大会上,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行政主任、肺癌免疫研究室主任周彩存牵头开展并报告的BEYONG研究结果,均受到了国际同道的广泛关注。这一年,人们看到了多年来中国肿瘤学领域的厚积薄发。
周彩存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肺癌领域的研究,曾在《柳叶刀》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对推动我国肺癌研究及成果推广贡献突出。11月8日,本报记者赴上海采访了周教授。他解读BEYONG研究时充满信心地表示,鉴于初步结果显示的贝伐珠单抗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良好疗效,预示这项研究或将改变我国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但最终的总生存数据尚待时日。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BEYOND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一线治疗中国非鳞NSCLC患者可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无进展生存(PFS)延长,它或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背景 东西方人种有差异 中国需要本土证据
贝伐珠单抗在美国的肺癌注册研究E4599显示,与紫杉醇/卡铂化疗相比,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使患者中位总生存(OS)从10.3个月延长至12.3个月,首次显示晚期肺癌患者可生存1年以上。目前,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等已批准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用于晚期非鳞NSCLC患者。
纵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使晚期肺癌患者获益已获美国研究等证实,但东西方人种存在差异,药物疗效因人而异,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不一定适合中国患者。因此,结合临床需求,应在中国晚期肺癌患者开展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试验。
主要结果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显PFS获益
BEYOND研究对比贝伐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中国晚期或复发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
研究入组276例既往未接受治疗、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ⅢB/Ⅳ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 ≥18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 PS)为0~1。按1∶1随机分为贝伐珠单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d1)联合卡铂(AUC6 d1)/紫杉醇(175 mg/m2,d1)的3周方案,或安慰剂联合紫杉醇/卡铂的3周方案治疗。
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贝伐珠单抗组PFS延长2.7个月(6.5个月与9.2个月HR=0.40,P<0.0001),疾病进展风险下降60%,该效果非常令人鼓舞;客观缓解率增加1倍(26%与54%),疾病控制率提高6%(89%与95%)。目前很多患者仍生存,所以OS数据尚不成熟,预计2014年公布。
分层分析 EGFR突变不影响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疗效
基于EGFR状态分层的PFS结果显示,无论有无EGFR突变,患者均可从贝伐珠单抗加化疗获益;提示EGFR突变阳性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但不是贝伐珠单抗疗效的预测因素。从图1可看到,对于EGFR突变型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的PFS曲线明显分离;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PFS获益凸显。
对于EGFR突变型患者,既往研究数据显示其采用贝伐珠单抗及EGFR靶向药物疗效佳;BEYOND研究显示,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EGFR突变型患者,PFS达12个月以上,疗效更理想。这意味着,EGFR突变型患者可有两种治疗选择:一是先予EGFR靶向治疗,之后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是先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之后行EGFR靶向治疗。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以前临床只采用化疗,而BEYOND研究数据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使患者PFS翻倍,提示EGFR野生型患者一样适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安全性分析 患者耐受性良好
安全性数据显示,贝伐珠单抗组与单纯化疗组发生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67%与61%)、严重不良事件(13%与13%)、因研究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止(18.4%与15%)和治疗相关死亡率(2.2%与0.8%)相似,患者耐受性良好。
在欧美研究中,咯血等是用药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而在BEYOND研究未见咯血等病例发生。总体上讲,BEYOND研究中国人治疗的不良反应,反而比欧美研究中白种人的不良反应更轻。
临床启示 新数据或改变我国肺癌治疗临床实践
BEYOND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中国晚期NSCLC患者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此外,BEYOND研究结果也会对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晚期NSCLC治疗带来重要影响。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人群都是黄种人,基因特征相似,而且BEYOND研究表明患者有无EGFR突变均可从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获益,因此,该研究或将改变该种族人群NSCLC治疗策略。
在会议期间,一家荷兰电视台还针对这项研究采访了我,并在荷兰报道了BEYOND研究。这说明,优秀的研究成果会受到国内外同道的一致关注。实际上,除BEYOND的研究之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顶级的学术会议和交流中,“中国好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中国的肿瘤学医生已经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正在完成听众、参与者和发言者的转变。BEYOND研究的成果表明中国的癌症研究不再是“拿来主义”,中国医生也可以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用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指导中国的临床实践。这代表着中国不仅是肺癌病源大国,正逐步成为肺癌学术研究强国。
新闻链接
首个针对中国肺癌患者开展的贝伐珠单抗Ⅲ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贝伐珠单抗一线联合治疗国人肺癌获益初现
日前,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15届世界肺癌大会上,罗氏制药公布BEYOND研究——首项专门评估贝伐珠单抗(安维汀®)治疗中国NSCLC患者人群疗效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结果。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中位PFS延长2.7个月。
“已有多项全球Ⅲ期临床试验表明,安维汀®为NSCLC患者带来显著获益。而BEYOND研究则是首个证实安维汀®对中国患者有效的Ⅲ期研究,这一阳性结果对患者至关重要。同时,该研究数据将成为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考虑审批安维汀®相关适应证的依据。”上海罗氏制药医学事务副总裁张方直表示。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体积>2 mm3)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中枢性调控作用。因此,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靶点的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癌策略。贝伐珠单抗可靶向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肿瘤产生三方面影响:血管退化、肿瘤血管微环境正常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自2004年首次在美国获批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至今,贝伐珠单抗成为可广泛用于晚期癌症的首个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贝伐珠单抗在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结直肠癌、NSCLC、肾癌和卵巢癌,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结直肠癌、NSCLC和肾癌,在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NSCLC、乳腺癌,在全球60余个国家用于治疗后进展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人工智能诊疗将走向前台——医生做好准备了吗
-
new肝癌免疫治疗的“路障”:胆汁酸 | 科普时光
2025-03-07 -
02-172025
慢病管理药先行 临床药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
new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在精准治疗、功能保护越来越多地被重视的情况下,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成为胃肠疾病诊疗的一种趋势。
2024-12-24
-
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2024-12-24 -
朱玉龙: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部结节经皮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2024-11-21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②|夏秋季的烦恼,这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病原在我国有抬头之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①|二代测序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有新发现
2022-06-28
-
何为巴林特小组?一文读懂
2017-02-23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益生菌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真的有效吗?
2021-09-07 -
孩子不是大人“缩微版” 小儿妇科聚焦未成年女性健康
2023-05-30 -
倪晓光:用好手中喉镜 提升鼻咽喉早癌检出率
2023-03-07 -
赵进喜教授: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特有优势
2023-06-09 -
心血管代谢医学|将临床研究融入社区日常临床诊疗以提高医学服务水平和质量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