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肉芽肿疾病诊断:全面分析 逐一排查

时间:2017-08-24 14:44:57来源:未知作者:李惠萍 阅读: 160922

blob.png

肉芽肿是致炎因子长期持续性刺激所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可在炎症局部形成,由巨噬细胞增生为主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属于病理组织学上慢性炎症中的主要类型。然而,多数肉芽肿性疾病存在不典型症状,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或漏诊。因此,临床医生要有全面分析、逐一排查的诊断思路非常重要。

肉芽肿疾病由多种病因导致 

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非感染性肉芽肿。

感染性肉芽肿  由各种病原体的感染(细菌、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发的感染。

非感染性肉芽肿  包括异物性肉芽肿(如手术缝线、石棉)、原因不明性肉芽肿(如结节病)、血管炎及胶原血管病性肉芽肿(如坏死性血管炎)、无菌炎症反应性肉芽肿(如创伤后的组织反应)和肿瘤性肉芽肿。

影像学表现

作为鉴别诊断的切入口

肉芽肿疾病是弥漫性肺疾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鉴别诊断流程同弥漫性肺疾病。

肺部肉芽肿疾病的诊断应从影像学表现作为切入点,对各种肺结节影进行鉴别诊断。肺部肉芽肿疾病的鉴别诊断应从三个层次展开:(1)鉴别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间质性肺疾病等;(2)鉴别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包括DPB、粟粒性肺结核、真菌感染、尘肺等;(3)病理表现相似的疾病,主要为沿小气道分布的炎性病变,包括DPB、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

李教授指出,间质性肺疾病(ILD)的鉴别诊断非常复杂,在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询问病史、全面分析、动员活检、病理报告等。此外,根据患者诊断情况,与病理科医生进行充分沟通,获得最终诊断。其中临床-放射-病理多学科诊断是最准确、最重要的方法。

针对目前肉芽肿疾病诊断难的问题,李教授建议:首先,经过综合分析,开发一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有效鉴别的新办法,包括在过去病例标本中进行DNA定量分析,可提高肉芽肿疾病的检出率。其次,可针对典型的两种疾病制定评分标准,从临床影像、病理和同位素分析等方面进行评分,但该评分标准解决不了所有临床问题,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应加大结节病病因及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从根本问题上解决肉芽肿疾病诊断难的问题。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