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视角/详情

室壁厚度可预测肥厚型心肌病消融疗效

时间:2016-03-31 11:28:00来源:未知作者:牛艳红 董杰 阅读: 102949

blob.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副教授、赵世华教授等在《Circulation》介入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室间隔过度肥厚者接受酒精室间隔消融术(ASA)治疗的效果差,室间隔基底段厚度<24.3 mm或室间隔基底段和左心室前基底段总厚度<50.9 m是室间隔消融适宜切点值。(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6, 9:e002675)

该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室壁厚度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ASA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填补了当前指南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空白。

2011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HA/ACC)指南对梗阻性HCM的ASA室壁厚度进行推荐:对于HCM伴明显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即>30 mm),酒精室间隔消融的有效性不明确,因此不鼓励这类患者采用ASA。2014年ESC指南指出:“对于严重心肌肥厚(≥30 mm)患者,室间隔消融可能不太有效,但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数据支持”。陆敏杰等进行的这项研究无疑进行了首次探索。

研究者指出,研究最大的亮点是创新性地利用磁共振大视野、无观察死角的优点,结合左室流出道的解剖特点,将组成左室流出道的左室前壁基底段与前间隔厚度综合考虑,克服了超声心动图无法准确测量左室前壁基底段的局限。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ichael A. Fifer教授随刊评论:“陆敏杰等的研究成果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提高了预测ASA成功的能力。”因此他建议:行ASA术的患者术前应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过度肥厚的室壁,应首选外科手术而非酒精消融术。

研究解析

由于影响ASA疗效的因素复杂,年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冠脉解剖、流出道解剖、术后即时梯度、心肌酶等都可能影响血液动力学和射频消融的临床成功率,因此对ASA疗效独立影响因素的评估非常困难。既往在ASA疗效的预测因素研究中,绝大多数发现术前梗阻程度是ASA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室间隔厚度是否为独立预测因素并不明确。

该研究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入选较大样本和设立对照组、结合先进的磁共振成像及科学统计分析,在纷繁复杂的可能影响因素中,明确了影响ASA疗效的主要因素,将对ASA适应证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入选102例行ASA的梗阻性HCM患者,术前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检查,评估室壁厚度、心功能、左室流出道压差(部分行激发试验)等主要形态功能学指标,术后平均6个月复查左室流出道压差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首次验证了室壁厚度是梗阻性HCM的ASA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这项研究表明,按照AHA/ACC指南所推荐,10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有71.6%在接受ASA后6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显著降低,疗效理想(术后6个月时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较基线降低≥50%)。随访6个月时,患者均生存。

研究者认为,30 mm是不适宜的,而<24.3 mm是较合适的切点。研究还发现,不论心脏超声还是心脏磁共振,都可作为有效的评估手段,但是心脏磁共振更胜一筹。

研究者还就室间隔基底段厚度<24.3 mm或室间隔基底段和左心室前基底段总厚度<50.9 mm判断酒精消融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较佳。

研究者建议,室间隔基底段厚度<24.3 mm是判断酒ASA预后最佳预测因素,如室间隔基底段厚度>25 mm,那么,左心室前基底段<22 mm也能评估患者预后。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