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可避免
7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显示,去年用药不良反应报告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21.5%,较2014年有所提高。因此,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可冀院士提出应关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因增龄而致机体相关系统的结构或功能表现出全面或部分衰退,多个系统可能分别对相对应种类的药物表现出应答能力的脆弱。更由于老年人共患疾病种类较多、多病共患、多药并用、多危共存,用药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多,很多老年病人每天服用各类药物多达5~7种甚至10种以上。也常有过度治疗、用药不当、或治疗失误等情况,更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或事件(AE),甚至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残疾或死亡。
老年人更易发生ADR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能力明显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华法林、肝素、地西泮、多巴胺阻滞剂、抗抑郁药以及β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均易出现ADR。肝肾功能减退者服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时更易发生ADR。虽然年龄是否为ADR的独立风险因素尚有不同看法,但临床数据显示,年龄愈大,ADR发生率愈高。
目前老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十分多见,在这些疾病的合理用药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或争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我国有2.5亿高血压病患者。而关于老年人降压达标标准的观点不一致,直接涉及降压药的安全合理使用。SPRINT研究认为,75岁以上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20 mmHg,死亡风险可降低1/4,心血管风险可降低1/3,同时不增加跌倒风险。然而,该经验并未完全为多数中国学者接受。
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有一定疗效,但该药长期应用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血肌酐水平升高。降脂药物他汀类的广泛应用,几乎使其成为国际市场份额最高的药物,但该药引起肝酶改变及肌痛也确非少见。
上述疾病用药都需更多的临床观察进而做出科学解答。
关注中药不良反应
我国民众采用中药治病历史悠久,但“是药三分毒”也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近些年的鱼腥草事件(2006),何首乌肝损伤事件(2014),云南白药三七资源质量事件(2014);及过往的小柴胡汤引发间质性肺炎事件(日本)等,说明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应严重关注。特别是长期服用,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服药,更应注意观察AE及ADR的可能性问题。目前天然药或草药的广泛应用,似有全球化增长趋势,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草药与化药或生物制剂的联合配伍应用,应加强研究。
如果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实践中严加注意,50%的老年人ADR或AE是可以幸免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人工智能诊疗将走向前台——医生做好准备了吗
-
new肝癌免疫治疗的“路障”:胆汁酸 | 科普时光
2025-03-07 -
02-172025
慢病管理药先行 临床药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
new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在精准治疗、功能保护越来越多地被重视的情况下,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成为胃肠疾病诊疗的一种趋势。
2024-12-24
-
双镜合壁 助力消化疾病微创精准治疗
2024-12-24 -
朱玉龙: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部结节经皮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2024-11-21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②|夏秋季的烦恼,这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病原在我国有抬头之势
2022-06-28 -
IDSC感染专栏54①|二代测序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有新发现
2022-06-28
-
何为巴林特小组?一文读懂
2017-02-23 -
IDSC感染专栏54③|重症感染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国诊断积分系统CDSS显优势
2022-06-28 -
益生菌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真的有效吗?
2021-09-07 -
孩子不是大人“缩微版” 小儿妇科聚焦未成年女性健康
2023-05-30 -
倪晓光:用好手中喉镜 提升鼻咽喉早癌检出率
2023-03-07 -
赵进喜教授: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的特有优势
2023-06-09 -
心血管代谢医学|将临床研究融入社区日常临床诊疗以提高医学服务水平和质量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