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属于较为普遍的慢性、容易反复发作且具有炎症特征的皮肤疾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患儿皮肤呈现干燥状态,同时伴有难以忍受的瘙痒感。除了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环境控制也是重要的护理策略,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精准饮食管理,规避过敏风险
食物过敏是诱发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常见因素之一。家长可带患儿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除了专业检测,日常观察也很重要。为患儿添加新的食物时,要少量尝试,密切观察 2~3 天,看是否出现皮肤症状加重、腹泻、呕吐等过敏反应,一旦发现要避免食用该食物。对于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如果怀疑某种食物引起患儿过敏,可尝试暂停食用该食物 2 ~4 周,观察患儿症状是否改善。若症状好转,再逐渐重新引入该食物,否则哺乳期间应避免食用。当患儿确诊对牛奶蛋白存在过敏反应时,在配方奶的选择上需谨慎考量。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其通过特定的水解工艺,将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以及氨基酸,从而有效降低蛋白质的致敏性。而氨基酸配方奶则是由游离氨基酸完全组成,不包含任何具有潜在致敏性的蛋白质成分,因此更适用于那些牛奶蛋白过敏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先添加不易过敏的食物,如米粉、蔬菜泥,待患儿适应后再逐渐添加其他食物。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在避免过敏食物的前提下,要保证患儿摄入多样化的食物,以获得全面的营养。如果患儿因饮食限制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
全面环境控制,减少刺激因素
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而言,室内温湿度的合理调控至关重要。建议将室内温度控制在 20~22℃的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若室内温度过高,患儿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汗液分泌增多,汗液中的成分会对皮肤产生刺激,进而加重皮肤不适。反之,若室内湿度过低,皮肤表面的水分会加速散失,导致皮肤干燥缺水,瘙痒症状愈发明显。尘螨是儿童特应性皮炎常见的过敏原之一。要对床上用品和毛绒玩具定期清洗,使用热水(55℃以上)烫洗可有效杀死尘螨。
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环境与日常用品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寝具方面应选用具备防尘螨特性的床垫、枕头及被套,同时建立定期更换的制度,以降低尘螨滋生对患儿皮肤的不良影响。室内清洁需保持常态化,建议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吸尘工作,且要使用配备高效过滤网的吸尘器。高效过滤网能够有效拦截灰尘、尘螨等微小颗粒,防止其在吸尘过程中再次扬起,从而更彻底地清洁室内环境。在花粉传播的高峰期,应尽量减少患儿的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需为患儿佩戴合适的口罩和眼镜,口罩可过滤空气中的花粉颗粒,眼镜则能防止花粉进入眼睛,减少过敏原与患儿的接触机会。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因此外出时要给患儿做好防晒措施。可以选择佩戴宽边帽子、太阳镜,使用儿童专用的防晒霜,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外出。外出时尽量避免让患儿接触花粉、灰尘,如果接触后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用清水清洗皮肤。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饮食管理和环境控制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策略。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和有效的环境控制,可以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