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23 总第45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23 总第45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7期

发布时间:2016-06-23

人文

标题导航

癌症免疫治疗 谨慎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6-06-23来源:《医师报》作者:徐光炜  阅读: 49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自“魏则西事件”见诸报端后,关注者日众。此事涉及面颇广,其中核心仍是晚期癌症患者是否适用免疫治疗的具体业务问题,本文仅就此具体事例,从医疗层面谈些拙见。

籍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防治癌症,是人们向往已久并已探索逾半世纪之法。然因癌症由自身细胞逐步演变而成,不易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即使将癌细胞进行异构,或用各种因子激活免疫系统,籍传统的体液或细胞免疫的方法,也殊难奏效。

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免疫治疗”作出明确的定义规范和范围的界定,所以目前一般认为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治疗方法,都统称为“免疫治疗”。

新型免疫疗法有佳效

国内尚未开展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对癌症何以能逃逸自身免疫的监视,有了新的发现及认识,由此才衍生出有异于以往“细胞免疫疗法”的CART、PDI或是DC-CIK等这些新的免疫疗法,并取得佳效。

今年6月份在副总统拜登也参与的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上,又公布了帮助免疫系统抗击一些具较强致死性癌症的两种新药, Keytruda可使4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至少存活三年以上。Opdivo确能延长23%晚期肺癌的生命至少两年以上。这两种药物均通过作用于PD-1蛋白质,达到阻遏肿瘤目的。(PD-1在肿瘤逃避免疫监视中发挥作用)。由于疗效显著高于传统的化疗药及老的免疫药CTLA-4抑制剂,副作用又较小,受广泛好评。

更有报告,如将Opdivo与Yervoy联合应用于PD-L1高表达的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可使客观缓解率达到了惊人的92%,这就是为何人们对精准医疗及免疫治疗寄以厚望的原因。

然而,在这些新的免疫治疗技术中,由于国内对某些药物的应用尚存在限制,因此相关治疗尚未能开展。

临床应用  医患需注意的四点

目前尚在临床试验中的该类免疫新药及各种药物的组合颇众,分别针对其增强识别或杀伤癌细胞的不同环节,相信今后各种治疗癌症的免疫新药及各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会不断涌现。但必须注意的是:

★这些新的免疫治疗药物或技术,有异于传统的细胞免疫治疗,魏则西疗效差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必须善于识别免疫治疗的良莠之别。

★即使这些新的免疫治疗的疗效,也有一定百分比,且常与癌症的不同分子分型有关,而目前多数药物尚较难在治疗前预测其疗效,即使有效也尚限于生存期的延长,能否根治而愈尚有待观察。

★由于该类新疗法前期的科研投入较大,再加治疗前常需做基因检测,所以价格不菲,约需人民币百万之数。

★这些新药或新治疗方法进入中国市场尚须经中国药监部门审批及临床试验验证,有待时日。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