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一院104岁了!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是一所有历史、有故事的医院,一所有文化、有精神的医院,一所有温度、有爱心的医院。9月28日,这所医院迎来了104周年华诞。
9月8日,北京,京西宾馆,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哈市一院)和医师报社共同承办并主持了“百年名院分论坛”活动。百年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让来自全国的百年名院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次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医院内分泌科被授予“人文爱心科室”荣誉称号。此前,在“2017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哈市一院获得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的“全国卫生和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对医院人文管理、人文建设的肯定。
举措
“两手”兼顾 以人为本
关于人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有着自己的文化——精医、厚德、至善、惠民。作为百年名院,在人文建设上做到“两手抓”,软环境的见微知著和硬环境的有口皆碑是人文传承的釜底之薪。
在哈市一院住院,医院节日里会给患者送饺子、汤圆、粽子、月饼等食品,在院过生日的患者还会收到医院赠送的蛋糕。医院门诊、急诊、住院楼的墙壁上,安装了免费使用的免洗手消毒液,诊室配备了干手纸,卫生间配备了如厕用纸,免费提供饮用水、配备各类手机插头、免费提供便民储物柜及快递储物柜,这些人性化细化服务让患者就医有了新体验。
这一切源于2013年,孟庆刚院长在全院提出打造可信度、保障度、视觉度、关怀度、敏感度“五个度”的服务理念。哈市一院从硬件设备,到就诊环境,从诊室格局,到环境卫生,处处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硬件建设全面发展的同时,医院文化建设也快速启动跟进。医院精心打造了四个文化长廊、医院历史文化廊、 国内外医学大家风采廊、医院专家介绍廊、医院党建精神文化建设宣传廊。
百年至善,公益先行。近3年来,医院共开展各类义诊活动百余次,惠及百姓上万人,减免费用百万元,以救死扶伤的精神,保卫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
德技相辅 以医立根
医学以人文精神为灯塔,以科技为翅膀。
市一院作为最早搭上“网络远程医疗”快车的综合性医院、支付宝未来医院、哈尔滨市互联网医院、全国12家智慧医院之一,把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效和亮点带给基层的医疗单位,让更多的百姓感受“互联网+医疗”时代的优势和实惠。
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请北京、上海等地“三甲”医院名专家会诊;利用移动端管理数据的优势,APP对患者心脏、血糖、睡眠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医疗、护理、康复等大健康。
市一院先后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其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十余家大医院合作,并邀请专家定期到医院出诊、做手术及进行疑难病例会诊,使多项技术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市一院建设的数字化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电子病历、网上缴费等逐步实现和完善,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医院正逐步实现了医院患者的“双赢”。
医患同行 以心为源
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直接影响百姓就医和“获得感”。
近日,82岁的陈奶奶将2000余字亲手书写的表扬信送到医院宣传部门。她用一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二个“如”——“到院如到家”“医患如亲人”;三个“高水平”——“医德水平高”“医生技术高”“管理水平高”,来形容她在住院时的切身感受,她说作为一名与哈市一院有着33年不解之缘的老患者,她对这所百年医院充满了感情,更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72岁的吴先生还用哈市一院院训亲自作了一首藏头诗。
生于斯长于斯,情系于斯。医院在服务中注重精细化、细节化、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方便和尊重。
管控结合 以改促进
哈市一院目前已拥有36家合作单位的医联体,是目前省内签约最多医联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三年来,医院以医联体成员单位的需求为导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2016年,哈市一院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医疗集团,医疗服务覆盖全省近1/6人口。黑龙省卫生计生委领导在第一医疗集团成立大会上高度评价市一院在分级诊疗、规范抗菌素药品使用、停止门诊静脉输液、1+2+3家庭医生签约、推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推进检验结果互认等省内六个率先。
7月31日,哈市一院勇当医改“马前卒”,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院把质量问题置于“显微镜下”放大观察改进,开创一个“精耕细作”的医院科学管理时代。未来,医院将借鉴JCI国际管理理念,全面提升。
教研相长 大业待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9月24日,历时仅82天建设,由国家投资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科研、教学培训基地项目”楼体建设顺利完成封顶。
这不仅是哈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新突破,也表明了哈市新区开发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接下来,哈市一院还将在哈尔滨新区松江避暑城所辖区域、风景秀丽的国家级呼兰河口湿地附近建设约3000张床位的哈尔滨市肿瘤医院、质子医院、医养结合康复医院等惠民项目工程,为百姓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助力“健康中国”。
记忆
老哈尔滨人的品牌情结
对于“老哈尔滨”而言,更多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品牌情结。在充满欧式风情的地段街151号,哈市一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冰城流金溢彩的中心地带。
翻开哈尔滨的史志,始建于1913年的哈市一院鼎鼎大名,在洪灾、疫情时,在抗战、医疗支援时,都曾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重任,救治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护士韩勇义帮助赵一曼出逃,记录了哈市一院的光荣。它与这座汇集欧亚文明历史文化古城共同成长,跨越百年。
今日,这所已经度过104个春秋的名院已经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拥有1800张床位,现设70个临床科室、18个辅助诊断科室和2个科研院所(医科院和血研所),有国家级、省市级7个重点专科。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改善服务示范医院奖等荣誉称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以创新思维,站在“互联网+医疗”的制高点上,在实现医院技术跨越发展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一所有温度、有情怀的医院。
编后语
莫道百年征途远,再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百年间,始终不变的是哈市第一医院的人文情怀,一代代哈市一院人用精诚和智慧,书写了医者仁心,奏响了百年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