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0-12 总第52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0-12 总第520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0期

发布时间:2017-10-12

重症

标题导航

中国危重病大会2017 火爆刷新

发布时间:2017-10-12来源:《医师报》作者: 张亮  阅读: 56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9月14~17日,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7在青岛召开。大会得到危重症医学界同仁的热烈响应,6700人共襄盛会,刷新了参会人数的纪录。

此次大会邀请了国内300余位知名重症医学专家授课,是历届以来参会专家层次最高的一次。除国内的顶级专家外,还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知名讲者,为大会做特邀报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各会场座无虚席,非常火爆。

blob.png

本次大会围绕重症医学的现在以及未来进行交流,对于提高重症医学学术水平,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会议上,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得到充分呈现。尽管目前这些技术与ICU临床的结合尚有距离,但其展示的学术眼界和思维方法值得ICU医师重视和借鉴。基础技能与学术前瞻并驾齐驱。在传播创新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同时,重视基础技能的落地与实践。

会议期间,“上演”了精彩的ICU病例讨论大辩论,展开“一人与多人的对决”,电光火石之间迸发思想的火焰;比赛互动,促进交流。国内五支顶尖学者组成的代表队开展图霸争锋,他们结合具体的危重病例开展读图竞赛,内容涉及ICU中的各种图像和图形,涉及心电图、胸片、CT 片、超声影像、呼吸机波形、有创血压波形等方面。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精彩,尤其为青年医师提供了非常棒的展示舞台。

大会全面检阅一年来我国危重病医学领域里获得的最新成果,并同时为全体重症医学同仁提供一个切磋技艺、百家争鸣的国际性高水平交流平台。通过会议的学术交流,使各位同道能够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重症医学的新视野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回顾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发展迅速,朝气蓬勃的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重症医学有着强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多种培训模式并存”策略可助推学科发展

blob.png

北京协和医学院杜斌教授表示,我国的重症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重症医学发展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然而,多年来有关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究竟应当成为独立的临床医学专科,抑或作为某些传统专科的亚专科,在国内外均引发了激烈争论。

杜教授指出,不同国家重症医学的培训模式有明显区别(表1)。超级专科模式是欧洲目前占据主流的重症医学培训模式。在此模式下,重症医学培训体系可以接受来自其他相关专科的住院医师。与亚专科模式不同,此时由重症医学科而非原先的专科负责重症医学专科培训的内容、实施与考核。

与此不同,美国施行亚专科模式。但杜教授指出,这种亚专科培训模式并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尽管多个专科(特别是呼吸内科)担负了重症医学的亚专科培训,但是仅有3.4% 的住院医师最终愿意从事重症医学工作,根本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的重症医师多数具有其他专科背景,在ICU 工作时间有限,其局限性不言而喻。事实上,美国的重症医学同道也已经认识到现有亚专科培训体系的局限性,近年来不断呼吁建立独立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体系。

目前,重症医学的培训模式已逐渐由亚专科模式倾向于专科模式发展的趋势。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两种培训模式并存的现状仍将存在。

结合我国国情,杜教授建议,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模式并存”的策略,既能兼顾各个相关专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现有培训体系产生的影响最小,同时能为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多种选择。总之,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对于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制度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全球视野

展望2050年重症医学人口激增  挑战巨大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医学院Yaseen Arabi教授表示,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从将当前的72亿增长为96亿。因此,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数量将可能大幅增加,带来挑战的复杂性将是巨大的。

患者水平的挑战  Arabi教授指出,2050年重症医学面对的患者水平的挑战包括了患者人数的增加以及监护资源的有限与不可及性。研究显示,亚洲目前的ICU病床数已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重症患者数,必须通过除了增加人均床位数以外的方法来解决。应聚焦于早期的ICU前干预和更好的分诊体系,以减少发病率和ICU入院的需要。此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浪费同样重要。

ICU质量提升的挑战  研究显示,在ICU资源不足地区的重症患者高死亡率的原因是由于识别危重疾病过晚,知识转化的不足以及贫瘠ICU服务体系。Arabi教授指出,提升ICU的基本基础设施显然需要医院和政府共同努力以确保ICU的最低所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症监护不能是一个充分发展的专业。因此,对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的培训会有很大的潜力培训需要侧重于具体的关键护理技能,还要包括基本管理和组织方面。

临床研究的挑战  面对2050年重症医学的挑战,Arabi教授表示,临床研究是重症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要有更高水平的研究目标。广泛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促进重症学科发展。


亚洲视野

聚焦亚洲数据  提升脓毒症诊疗

韩国蔚山大学Younsuck Koh教授介绍,过去的20年里,虽然脓毒症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对脓毒症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这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Koh教授指出,亚洲国家更应加强对脓毒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更好地为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检测指标的改进、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的实施及相关培训措施的开展都离不开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脓毒症临床数据信息化趋势可以有效辅助管理脓毒症。Koh教授指出,无论是从提高指南的依从性、对脓毒症诊疗措施正确性的判断,还是改善脓毒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评估和处理方面,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脓毒症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监测,若发现问题可及时给予临床纠正。

研究脓毒症的流行病学,更好地探索病因,深入了解其影响,仍是艰巨任务,对于亚洲地区更是任重而道远。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