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0-12 总第52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0-12 总第520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0期

发布时间:2017-10-12

关注

标题导航

百年名院的传承与时代品格

发布时间:2017-10-12来源:《医师报》作者:宗俊琳   阅读: 57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100多年前,一大批西医院相继出现,如今,它们历经时代的洗礼,将百年老字号医院浓缩为医学领域一笔宝贵财富,沉淀为医院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浓缩为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百年医院又成为中国医学一流水平的代表。究其原因,离不开医院文化、历史、学科、管理,甚至对于品牌和未来的百年思考和精神力量,离不开一代一代医学精英奋发图强,更离不开强势学科勇挑重担。”

9月8日,首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举行,在由医师报社和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百年名院论坛”上,论坛主席、医师报社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女士开场如是说,与现场的百年名院院长、书记及千余参会人员共同探寻百年名院之旅。


关键词  人才

北京同仁医院“精诚勤和”

优秀沃土  培育优秀人才

blob.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距今已有131年的历史。最初,它只是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崇文门的孝顺胡同建立的眼科诊所,如今,已成为中国西医医院发展历史的缩影。同仁医院党委副书记刘雁指出,百年同仁的不懈追求,打造了享誉国内外的金色品牌。要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搭好平台  做好激励

“精诚勤和”,作为同仁医院经典院训,一直鼓舞着同仁人行走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医院在北京市卫生系统率先实行了首席专家制度、临床/科研技术骨干制度、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制度、以及“六级六类”人才培养制度。六级指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局级、院级、青苗级,六类指临床型、科研型、两栖型、成长型、护理型、管理型。

在同仁,医院实行严格的住院医淘汰机制,鼓励支持学科骨干人才参加国内培训项目,创新多元化培养方式,根据需要进行因人而异的培训。同时,力推领军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形成制度,实行高端标识人才推进计划。2015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启动使命、登峰、青苗三项人才计划,同仁医院就有3位教授成为使命计划人员,2位成为登峰计划人员,9位成为青苗计划人员。

“人才成长过程中,医院应该尽可能搭建好平台,做好激励。”刘雁说。目前,同仁医院现有学位点28个,其中博士学位点13个。硕士生导师107人,博士生导师37人。根据新时期时代特点,医院确立了学院型发展方向,既立足于自身培养人才,还依托一些人才项目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我院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将“派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起来。回顾当初在医院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出国进行学习和培训的莘莘学子,现在大多已是医院各个学科的顶梁柱。而依托“海聚工程”等人才项目,医院也在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力争从国内外引进最优秀的专家,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优秀文化  成才沃土

刘雁说:“优秀的同仁文化,是培育青年医生成长成才的沃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眼底病学知名专家的魏文斌教授,至今仍记得,有一次,刘磊教授带他做手术时胃病犯了,刘磊教授强忍着胃痛,在手术台前站了好几个小时,指导他操作,最终因过度劳累,导致消化道出血……1994年,医院派魏文斌出国进修,临行前,年长他35岁的前辈王光璐教授托人带给他一个信封,里面有100美元和一张纸条——我知道在国外生活的难处,这点钱你带着,救急。像这样的故事,同仁还有很多。为了培养同仁新一代科研技术骨干,很多老专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有的把自己多年来经过摸索而练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向青年人传授;有的多次把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让给自己的研究生……他们用行动积淀了百年同仁独具特色的优秀人才文化。

刘雁强调,在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医院也非常重视对人才的管理,制定出台了学科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职称的医疗、科研人员提出了不同要求,为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科

湖南省人民医院“仁和精诚”

找到瓶颈  练就优势学科

blob.png

湖南省人民医院建于1912年,创始人乃颜福庆先生,从建院之初“人道博爱”的红十字会精神形成了今天“仁和精诚”的医院精神。在这里,有获得全国卫生计生先进个人、被患儿称为贺妈妈的儿科医生;抱着被先天性无肛、被父母遗弃的宝宝写病历的未婚医生、16名医护人员轮流上阵组成人肉梯队为280斤重的产妇进行术前麻醉......

找到症结  对症下药

“医院传承了优秀百年文化的内核,同时又在不断创新现代医院建设模式,在这种人文环境下,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么,优秀的学科究竟应该怎样炼成?”院长祝益民提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学习到引进、从常规到创新、从科普到专业、从临床到科研、从医学到艺术,医院管理者应对学科情况有全面把握——哪些学科实力雄厚,具有学术优势和地位;哪些学科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快速发展的空间;哪些学科发展步伐慢,甚至呈现下滑趋势;还有哪些学科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已有很多发展瓶颈和危机,需要医院管理者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医疗立本  科研求新

祝益民院长作为急诊医学科的带头人,针对国内急救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的状态提出了“3个一”理念即伤病突发第一现场有第一目击者迅速做出第一反应,并将每年1月11日设为“第一目击者行动日”,由医院牵头成立第一目击者联盟,每年平均有6000多名群众经过联盟的培训成为了合格的第一目击者,同时配合出版科普图书,举办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大众等诸多活动,虽然多为公益性的活动,但从很多角度都能够带动学科能力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由此而来,急诊科的急诊量、转运量及住院病人皆呈现良性增长,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中西医急诊急救联盟、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等相关机构也相继融入医院层面。

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在短短十年内从3张床位发展为3个病区、100多张床位、1个复合手术部的重点学科,并带动和指导全省60%以上的县医院开展介入诊疗,形成了一支号称“介入湘军”的专业队伍。

“只有学科强,医院才会强。”祝益民院长强调,学科建设须以医疗立本,科研求新。医院鼓励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有效培训,以新技术和科研为推力,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推动学科全面发展,打造学科优质品牌。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