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哈尔滨市南岗社区医院成为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市一院”)签订医联体协议的第34家合作单位。
哈尔滨市南岗区卫生局局长刘华激动地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哈市一院,让居民健康有保障感,幸福指数骤升!
2014年,哈市第一医院率先在黑龙江省内启动医联体建设;
目前拥有36家医联体合作单位;
省内签约最多医联体的三级甲等医院……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也是做得最好的医院,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所建立的医联体,以及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紧密型和松散型的管理模式,“联体、联心”地把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变成一个体系,不仅实现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减轻居民看病的经济负担,还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孟庆刚院长说:“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和发展医联体,建立真正大医院放得开、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的就诊新模式。”
政策三优先专家扎社区
“每一位社区坐诊的专家就像一粒种子,希望他们能在社区生根,为社区医院带来活力,为居民带来实惠。”——孟庆刚院长
据医务部部长史东民介绍,哈市一院与市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服务主要分三种形式:一是专家下社区出诊,将医联体工作“承包”到科、到人,每天至少安排一名专家出诊;二是专家团队教学,每批专家团队固定2个月,在社区开展教学和讲座工作,提高社区技术水平,帮助社区医生查房、看病;三是开展远程医疗,让当地疑难杂症患者和三甲医院通过远程互联网实现对接,让患者足不出院,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孟庆刚院长坦言,一开始这项工作很难推进,医生不愿意去社区,觉得病源少;老百姓不愿意去社区,觉得水平低。为使高水平医生能积极“下沉”到基层,哈市一院给予“三优先”政策,即职称晋升优先、出国深造优先、提拔科室副主任优先,极大提高了专家和医生们的积极性。
形式一:“三甲医院”专家技术走进社区
在家门口就诊既给患者提供了便利,又为患者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患者说:“以前都是去大医院看病,这回在家门口方便了!”
针对三甲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鲜有问津的现状,哈市一院对社区派驻医生出专家门诊,很多社区居民由开始的“不知道”,到后来主动来社区找专家。
采访中得知,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吴东红在景江社区出诊时,遇到一位69岁王大爷,平时按时用药,却不忌口,不控制食量,抽烟、喝酒,吃甜食,血糖一直降不下来。听说从“大医院”来了专家,特地来问问有没有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
吴东红耐心地告诉他,一定要控制饮食。她对社区医生说,“诊查糖尿病,不光要看好病,用对药,一定要注意做好饮食健康的日常生活指导工作,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与此同时,专家入驻成功实现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有一位80多岁老大娘,因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来社区就诊,心内科郝丹副主任医师看完后考虑心力衰竭,需要住院治疗,马上启动转诊绿色通道,开具转诊单转入哈市一院。进入门诊大厅,就有导诊人员陪同就诊、办理入院手续,送至心内科病房,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而患者出院后,还可以到社区调整口服用药。
郝丹感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深深感到,医疗改革的一小步,对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都是一大步。”
形式二:帮扶社区医生 建立更紧密合作
作为哈尔滨市区域医疗中心,哈市一院与社区素有着扎实的合作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医联体,哈市一院与社区的合作更上一层楼。
工程社区坐诊的骨科副主任医师赵巍发现社区卫生院有一台闲置B超,没有人会操作。一台好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甚为可惜,于是赵巍同医院超声科联系,马上安排社区医务人员到院免费学习。
被派往新城社区任社区主任的心内科吕健出诊时遇到一位70岁大娘剧烈咳嗽。患者伴有缺血性心脏病需住院治疗,家人出于方便照顾的考虑,让老人入住了社区医院。入院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胸闷气短无法改善,吕健经过查房会诊后认为应该给予硝普钠药物治疗。
然而该社区已经近十年没有使用过硝普钠。吕健汇报情况后,经医联体小组协调,对患者使用硝普钠并实时监控了血压等指标。经过8天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心功恢复到一级。而哈市一院的大夫也向社区医生普及了硝普钠药物使用原则,提高了诊疗水平。
目前,哈市一院开始接收社区医生来院进修。
根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每周参加医院周例会;社区医生定期到医院培训,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哈市一院新上岗在编医生完成各科室轮岗之后,还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一年。此外,还根据社区需求,每月定期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
通过这些,哈市一院与社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形式三:牵头医疗集团 推进分级诊疗
看小病不用再往大医院排队,在社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同质化服务,这是老百姓一直希望看到的就医模式。医联体的建立,使这种愿望成为现实。
“让技术跑,而不是患者跑”、“小病不出社区、康复在社区。”哈市一院打破地域限制,搭建起了与北京22家三甲医院的医疗远程会诊平台。
2016年11月30日,由哈市一院牵头的“黑龙江省第一医疗集团”成立。集团成员49家医院来自全省各地,覆盖1000万人口。
医疗集团成员可免费使用哈尔滨互联网医院提供的24小时即时咨询服务,免费邀请京、津、沪等地顶级专家进行疑难重症诊疗、处理突发救治任务等。为诊治辖区内的百姓客户提供优质、便捷、连续、高效的分级诊疗服务。
今年3月31日,以哈市一院牵头的黑龙江省第一医疗集团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全省影像会诊中心,重点帮扶二级、一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中心设在市一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辐射全省900多家医院及社区。
同时,医院利用 “互联网+医疗”,将医疗资源达到最大化。
该院孟庆刚院长表示,通过医联体提升了医院知名度,锻炼了基层队伍,提高了患者健康素养。医院将继续探索医保政策、医药联动以及信息化互联互通,以慢性病分级诊疗、综合技术优势学科为切入点,力求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合理有序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利益共享,预计到2020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达到70%以上,就诊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病挤”等问题。
让医疗战线活起来
孟庆刚院长表示,要以医联体为依托,打通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信息共享等绿色通道,推动从社区到大医院分级诊疗的联动性,让整个医疗战线活起来,使信息流、医生流和患者流三方自由流动,真正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
“通过医联体提升了医院知名度,锻炼了基层队伍,提高了患者健康素养。”孟庆刚院长说,医院将继续探索医保政策、医药联动以及信息化互联互通,以慢性病分级诊疗、综合技术优势学科为切入点,力求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合理有序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利益共享。预计到2020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达到70%以上,就诊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病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