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院,风风雨雨,历经沧桑,屹立不倒,它们用历史证明了医院生命力之顽强。长久的生命力是文化传承的精神所在,文化的传承推动着新时代医院的发展。展望未来,文化建设如何让这些百年老院进一步走向辉煌?继上期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百年名院论坛”各医院专题报道,本期我们继续关注论坛上精彩的圆桌讨论,看院长们如何坐而论道、起而力行。
一份传承
“建筑是医学传承的有形载体,医院没有老房子的确是一种遗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副书记刘雁感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表示,“同仁医院和长治医院都没有留存老房子,这个问题在北京相对突出,因为建国后,北京改造巨大。但在上海,老医院基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根(老房子)。”
刘雁非常羡慕上海和南京等地很多百年老院把古建筑留下作为博物馆,她说,同仁医院也希望尝试复原哥特式建筑模型,因为建筑是医学精神的一种追求和寄托。
除了建筑这类百年名院精神的“有形”传承,同仁医院还在一些“无形”传承中做了更多的努力。
很多老一辈专家以情带徒的感人故事。现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宁利教授是在国外评选的院士,2000年前后,韩德民院士为了引进人才,曾经三下广州与王宁利教授交流,最后一句“宁利到我们这来吧!”,一语定乾坤。
刘雁说,这类无形的传承太多太多。
一份责任
“中国大部分的百年老院,其历史渊源与教会有关系,天然具备着仁爱济世、救民惠民的社会担当。”杨震说。
1930年,湖南大学周报曾刊发一则新闻——湖南仁术医院专门开设了学生门诊,普通疾病药费全免,其它药只收成本价。这在当时医院自身运营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就是一种医学信仰的体现。
无论是在教会医院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医院时期,又或者是现代的医联体新时期,很多百年名院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追求一直未变。
长治市人民医院是长治市属最大的三甲医院,鉴于当地还有很多贫困的老百姓,医院多年来坚持救助贫困户,减免部分医药费用,还将CT和彩超等设备捐赠给贫困县医院,力所能及地帮扶和改善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
长治市人民医院院长李俊介绍,如今,医院坚持面向大众做健康教育工作,每个周末安排专家巡回开展“健康进社区”宣传工作,为广大老百姓送去科学的疾病防治知识,促进健康理念的转变,提升医疗救治水平,是新时期为民惠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一种信仰
“说起医学誓言,有人发现它与现实状态有距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书记赵越认为,新一代人宣读医学誓言与老一代人宣读医学誓言不一样,老一代的医学精神并没有获得很好的传承。因为从根源上来说,新时期过于强调经济建设,对人文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和统一思想认识。
赵越表示,我们应在老一辈医学精神传承的基础上,将百年名院精神升华为一种信仰。李俊介绍,长治市人民医院一直在努力做好百年名院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从过去弘扬白求恩精神到今天雪芳精神的延续,将白求恩精神和雪芳精神贯彻落实到不断探索和推进医院的改革发展之路上,涌现出许多好医生、好护士,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另外,医院发展应注重学科与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融合。1935年,长治市潞安地区的洪恩医院来了一名洋人女医生。原来,长治当时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只有男医生,因此,很多女性患者不好意思去看病,终因不获医而死,于是该教会医院派来了洋人女医生。“医院是个特殊部门,医疗与教育都是社会的信仰支柱性行业,对整个社会的信仰导向都非常重要。”杨震感慨。
一种精神
“走过风风雨雨一百多年,哈一院几经变化,但我们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没有改变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志翔说,人文精神对医疗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今,哈市一院文化建设颇有特色,文化建设长廊,历史传承长廊,学术发展长廊......李志翔提出,如何让人文精神在医院管理中落地,以提升医疗质量,这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当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在黑龙江省医疗系统中首屈一指,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所有专家都是哈市一院支持而来。直到80年代,哈医大的很多手术仍然邀请哈市一院医生完成。2013年之后,哈市一院增添了很多的科系,其骨科病房成为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儿科病房成为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这些都离不开人文精神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落地。
赵越建议, 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一方面是按照规矩做事,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具体来说,医院对应的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贯彻规章制度,一方面通过人文精神建设在管理中的落地,加强职工思想的统一。比如,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重温医学誓言,让它们慢慢发挥出新时代的新作用。
一个平台
具有120年历史的沧州中心医院,其前身是英国教会医院,院长温秀玲任职至今已17余年。“医联体,我们已经推行将近15年了,2001年,我到医院任职,2003年,我对当地138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医联体支援......”温秀玲回忆起医联体之路,思绪追到很久很久之前。
当年,温秀玲带领沧州中心医院组织了138家卫生医院,指导下乡义诊,定期召开乡镇卫生院院长会,进行学术交流,总结帮扶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为沧州中心医院搭建平台。比如,构建沧州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技术联合会,以此形式架起与基层卫生院的桥梁,帮助基层提高技术水平,畅通患者到市医院就医渠道,通过挂号减免等形式,给患者提供了就医通道。
如今,医联体与乡镇卫生院的探索更加助力了医院的发展。以前,没有帮扶乡镇卫生院时,医院只有数百张床,帮扶后,床位渐渐增加到700张、1200张、1800张、2700张,如今已有3500张。以前,城市的大夫对农村欠缺了解,帮扶后,这项工作成为城市医生提高自身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2016年,医院门诊量260多万人次,收入7万,住院人数16万,流水32亿。“河北教育看衡水,河北医疗看沧州。追不上,永远追,”温秀玲说,“县级医院的差距很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你追我赶,进行全角度、多方位的合作模式。”
和诸多百年老院共同经历一场穿越医院文化、历史、学科、管理、乃至于品牌和未来的百年思考之旅,是精神丰碑,也是医疗行业发展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