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AJCC分期系统解读 Charles Balch教授作为AJCC委员会黑色素瘤分会主席,主导参与了黑色素瘤AJCC多版分期的规范和制定。
他介绍了黑色素瘤第8版分期的变化更新,主要包括:肿瘤厚度测量精确到0.1 mm,而不是0.01 mm;T1a、T1b都做出相应修改(T1a重新定义为:<0.8 mm,无溃疡;T1b:0.8~1.0 mm,有或无溃疡,或者<0.8 mm伴有溃疡);有丝分裂率不再作为T分期的一个标准;Ⅲ期患者细分为4个亚组(ⅢA~ⅢD);每个M1分期亚组均增加LDH水平的描述;LDH升高患者不再直接定义为M1c;增加了M1d分期(侵犯中枢系统)。
前哨淋巴结治疗意义 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表示,黑色素瘤手术治疗经过多年发展,已日渐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前哨淋巴结活检、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及获益人群的选择。
牛教授重点对比探讨了几个研究结果,尤其是近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MSLT-Ⅱ研究。该研究表明前哨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早期CLND不能获得生存获益,但总体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并扩大研究人群,如扩大至亚洲人群等进一步证实。
辅助治疗未来趋势和方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基巍教授介绍,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经过近20年研究,于今年取得了较大突破。ESMO公布了三项研究结果,包括维莫非尼对照安慰剂(BRIM8)研究、Dabrafenib+Trametinib对照安慰剂(COMBI-AD)研究及Nivolumab对照Ipilimumab(Checkmate238)研究。
刘教授详细分析了三项研究的设计、结果、不足及问题,并对中国黑色素瘤人群辅助治疗提出了展望。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治疗选择只能靠中国开展临床研究解决,从而为中国和亚洲肢端、黏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靶向治疗难点与方向 近年来,黑色素瘤靶点逐一被发现,靶向药物的疗效也逐一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目前黑色素瘤常见的特定靶向药物包括:BARF抑制剂、MEK抑制剂、CKIT抑制剂。
云南省肿瘤医院宋鑫教授强调,靶向药物治疗人群选择、靶向药物耐药机制及如何克服耐药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进一步发现新的靶点、研发新的靶向药物以及多药联合以克服耐药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