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0-19 总第52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0-19 总第521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1期

发布时间:2017-10-19

肿瘤

标题导航

免疫靶向治疗胃癌长足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9来源:《医师报》作者:徐瑞华  阅读: 56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胃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早期胃癌通过D2切除术可获治愈机会,其中Ⅱ、Ⅲ期胃癌通过辅助化疗,5年内复发风险仍约1/3。晚期胃癌以姑息治疗为目的,治疗方案有限,中位总生存仅约1年。化疗药物探索已达平台期,传统分子靶向药物研发也未有较大进展。

目前,数种抗PD-1/PD-L1治疗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适应证。近3年,免疫靶向治疗在胃癌中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PD-L1表达状态并不能较理想地将有效和无效患者区别开,即使是PD-L1阳性患者,有效率也并不高,而PD-L1阴性患者中仍有部分人群有效。目前PD-L1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化法,因一些主客观因素,如,PD-L1的异质性、动态变化性、检测抗体的不统一、阳性评判标准不统一(染色定位、cut-off值设定)等,限制临床应用,需进一步探索、规范。

较PD-L1表达状态,MSI状态更能富集有效人群。KEYNOTE-059研究队列1中,MSI-H和非MSI-H人群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7.1%和9.0%,疾病控制率分别71.4%和22.2%,MSI-H人群有效率较PD-L1阳性人群明显更高,有效人群得到较好富集。

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多种潜在可能的联用策略。如放化疗、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疫苗、其他免疫调节治疗等,其中大部分潜在联合策略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除PD-1和CTLA-4,还存在其他负性免疫调控作用分子,如IDO、KIR、LAG-3、TIM-3等。针对这些分子也在积极研发抑制性靶向药物。此外,免疫系统中也存在一些激活免疫系统的分子,如CD27、OX40等,针对这些分子研发的激动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也有潜在价值。

目前,正在研发的多个靶点,有望在单药或联合治疗中体现抗肿瘤价值。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如LAG-3抑制剂BMS-986016,一项Ⅰ/Ⅱ期临床研究将探索Nivolumab或与其他免疫调节药物联合,用于病毒阳性型肿瘤(包括EBV阳性型胃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