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0-19 总第52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0-19 总第521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1期

发布时间:2017-10-19

肿瘤

标题导航

全方位破解淋巴瘤“密码”

发布时间:2017-10-19来源:《医师报》作者:赵东陆  阅读: 56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EP300突变与预后相关  靶向治疗值得期待

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介绍,研究发现EP300基因突变与ENKL患者预后相关,有EP300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化疗+放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年总生存率(OS)78.4%,5年OS为60.9%。与非恩环类方案相比,含恩环类和门冬酰胺酶化疗方案1年OS更高,但2年和3年OS低于前者。而在Ⅲ/Ⅳ期患者中则没有这种趋势。自体干细胞移植后Ⅰ/Ⅱ期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OS优于Ⅲ/Ⅳ期患者。王教授最后指出PD-L1及靶向治疗ENKL值得期待。

CLL分子异常与进展和疗效息息相关

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介绍,分子异常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预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疾病进展,评价指标为至首次治疗时间(TTT);二是影响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等。目前,TP53异常是影响CLL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研究显示,与TP53基因正常者相比,TP53基因缺失和/或突变者,至TTT显著缩短。TP53是介导细胞毒性药物发挥促凋亡与抗增殖作用的重要基因,其功能失活导致化疗失败、疾病复发。

接受阿伦单抗治疗的氟达拉滨耐药CLL患者,TP53突变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FS及OS均无显著影响。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危CLL患者,TP53突变对患者的OS及无事件生存(EFS)无显著影响。

尽管新药伊布替尼显著改善了TP53异常患者的预后,但是TP53异常仍是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时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在接受BCL2抑制剂ABT-199治疗的难治复发的CLL患者中,目前数据表明TP53缺失和/或突变与用药后的疾病进展无显著关联。

SF3B1突变的患者PFS与OS均显著低于SF3B1野生型患者。接受免疫化疗或化疗的CLL患者中,SF3B1突变是预后不良的标志,而在接受其他治疗的CLL患者中,其预后意义可能不同。NOTCH1编码区突变的患者,其TTT与OS显著偏低,在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NOTCH1突变与无突变患者的缓解率及PFS无显著差异。

ATM基因缺失的患者TTT短,相对于FC方案,FCR显著提高ATM缺失CLL患者的预后,伊布替尼也可改善由ATM基因缺失所致的不良预后。MYD88突变的预后意义至今仍不明确。BIRC3突变在氟达拉滨耐药患者中出现频率显著增高,且OS显著较差,其预后与TP53异常患者接近。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最新进展:ALL长疗程生存率明显改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晓非教授介绍,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治疗需根据肿瘤侵犯范围进行临床分期,结合早期诱导化疗疗效进行危险分层,不同分层采用不同强度治疗。采用NHL短疗程方案疗效差,生存率低;ALL长疗程方案生存率获得明显改善。采用BFM和COG急淋方案治疗则强调治疗密度。

现代标准治疗,儿童青少年LBL生存率可达80%~90%。成人LBL以往采用NHL化疗方案联合纵膈局部放疗或中枢放疗,如:CHOP为基础联合多种药物强烈短程化疗,完全缓解率可达70%,但5年EFS仅22%,总生存率仅32%,长期生存率差。采用急淋白血病方案治疗生存率获得改善,5年EFS可达60%。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采用儿童ALL方案治疗成人LBL,CR率和生存率获进一步改善。但是,采用儿童ALL方案治疗成人T-LBL的年龄上限需要考虑,年老患者不能耐受儿童ALL方案。因此,部分研究建议年龄45岁以上成人T-LBL采用成人ALL方案; 18-45岁T-LBL采用儿童ALL方案。

鉴于复发后LBL疗效极差,且尚未有更好的靶向药物,目前不少研究积极寻找高危复发因素,及早筛选出高危患者积极治疗。目前对LBL治疗前微小播散病灶(MDD)和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RD)与预后关系能否加入危险分层正在探讨研究。

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筛选高危患者;近来发现Notch-1基因、PTEN 基因、LOH6q 等分子生物学异常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预后明显相关。以上分子生物学指标纳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危险分层治疗正在临床研究中。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