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5-18 总第50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5-18 总第501期
返回上层

总第501期

发布时间:2017-05-18

药械

标题导航

美发布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

发布时间:2017-05-18来源:《医师报》作者:本版编译 裘佳  阅读: 53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增加患者卒中和死亡风险。全球约有3300万例房颤患者。随着新器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房颤的导管消融和外科消融已由试验性手术发展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5月12日,在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 2017)上,由美、欧、亚多个学会联合制定的《2017 HRS /EHRA /ECAS / APHRS /SOLAECE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发布以指导更好地实施导管和外科消融。(Heart Rhythm.5月15日在线版)

2017版共识是对2012版共识的修订,来自国际的60余名专家组成的撰写组对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的适应证、技术和预后进行了重新评估。

共识显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优先推荐导管消融(Ⅰ,A);对于持续性房颤,采用导管消融是合理的(Ⅱa,B);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可以考虑导管消融(Ⅱb,C)。

房颤消融的主要适应证是存在房颤相关症状。通常在试用过至少1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且被证明是无效或耐受性差后,可考虑房颤消融,患者偏好和价值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大多数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消融术后需要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共识推荐,消融术前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消融术前可采用不间断抗凝的围术期抗凝策略;消融术后至少抗凝2个月以上(Ⅰ,A),之后是否继续抗凝需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而非手术是否成功来决定。

共识推荐,体重控制对于改善预后是有益的,可作为房颤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Ⅱa,B);筛查并治疗呼吸睡眠障碍患者以改善预后和预防复发(Ⅱa,B)。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