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4-02 总第39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4-02 总第399期
返回上层

总第399期

发布时间:2015-04-02

新闻

标题导航

“诊脉”互联网医疗 优势在诊后管理

发布时间:2015-04-02来源:《医师报》作者:杨萍  阅读: 51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本报讯(记者 杨萍)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医院和公众加入到互联网医疗中,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数字医疗……这些字眼如今炙手可热。

3月28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上,百年杂志的底蕴与新兴互联网医疗的时髦相得益彰。与会者更就互联网医疗当前的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借助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公众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不再需要排队,甚至直接在家中‘求医问药’已成现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指出。

但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认为,“当下流行的在线问诊可以便捷地实现医患沟通,但却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其一是在线提供医师身份证明的做法无法保证医生的真实身份;其二是在没有面诊的基础上,医学诊断和用药建议缺乏数据支持,医疗质量与用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对医疗真正有价值和富有效率的地方在于随访管理的诊后服务。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张群华、惠美医疗罗如澍等人看来,上述提到的在线问诊是中国互联网医疗演进路径的第一阶段,主要体现为在互联网上提供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资讯等;第二阶段应过渡到就医流程优化;第三阶段为团队医疗协作阶段。即通过互联网,构建医生协作组织,解决“大医生没时间,小医生没品牌”的困局,倡导以同病种(专科)为核心,跨区域医生资源纵向协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患者就近就医,从而真正实现分级诊疗。

挂号网还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微医”App。该平台正式上线后,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自助式的管理,在医生和医生之间建立协作关系,让医生更好地分配时间、经验和品牌。

“新兴高科技应用于传统医疗,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必然能碰撞出神奇的火花,促进医学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高润霖对互联网医疗充满期待。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