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坐在冷板凳上吃不消。”
2014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纠风办收到了一名出院患者寄来的满意度调查表回执。
简短的回复,殷殷地期盼。患者反映的问题受到医院的重视,此问题一定要解决。
可是,院部调查后发现,医院各角落有上千张椅子,如果全部买新的,一是成本太高,二是不环保。
随后,医院决定采用“穿衣”法,即让原有的铁椅 “加穿”坐垫和靠垫。经测算,每张椅子“穿衣”成本50元左右,价格较合理。
经济环保的问题解决了,但新问题来了,医院里患者多,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原先的铁椅子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清洁,如果换上普通布质坐垫很难过卫生消毒关。
经医院与厂家商量,决定以人造革作椅面材料,这样每天门诊结束,便于保洁员用含氯的消毒水对椅子逐一擦拭、消毒。
材料定了,舒适度如何?能不能做到冬暖夏凉?这也是“铁椅穿衣”工程需解决的问题。经考虑,坐垫由海绵制成,最外层为人造革,厚约2厘米,长约50厘米;光有坐垫不够,患者背部也需保暖,但如将整张椅子都包裹起来,夏天坐久了会有闷热感。于是,靠垫和坐垫被设计成“分体式”,保留就坐时腰部的一段空隙,舒适度提升了。
在选色时,考虑到医院的特殊性,不能选择让人烦躁的红色。最终采用既耐脏又与门诊米色主色调相协调的棕色,提升患者舒适感。
于是,门诊部无论是挂号处、就诊区域还是发药窗口,原先782张灰色铁质 的“冷板凳”全部“穿”上了温暖的棕色坐垫和靠背,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说:“这椅子比以前舒服多了,虽是冬天,但坐下没有冷冰冰的感觉了。”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介绍说,接下来,医院急诊室、化验室和病区的椅子也将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