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1-10 总第47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1-10 总第47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6期

发布时间:2016-11-10

人文

标题导航

于人 于己 于品 于技 为医者当严苛至极

发布时间:2016-11-10来源:《医师报》作者:郭增宏  阅读: 66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今天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尤其是有形的项目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较而言,人文医学如何融入和适应现代医疗服务显得有些滞后。

眼中有“人”

“以人为本”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魂”。一名好医生,需要用反映“人”心灵真实的眼睛去接纳患者,至少要把患者当作一个与己无别的“人”。无论是诊治室的接触还是在院中病房的相遇,那怕只是点头示意,面含微笑坐几分钟聊一聊,解疑释惑安慰问候几句,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心静如“禅”

为医心地必纯净善良,安神定志,这是人文医学精神的要义。

今天,经济价值和既得利益的相互作用,个人生活物质所需与人性本能交织,“善心”与“恶性”常常会激烈交锋,虽然绝大多数“善”的一面会占主导,但“恶”的一方时有“喧嚣”。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医者由于心不静,意错乱,思想上产生了迷茫,个别的甚至超越了“底线”被“恶”拉下了水。

而医学人文恰恰与此格格不入,要么不做医,既然为医就要以慈善为本,以仁义为魂。当面对患者渴求健康的目光,当倾听他们生命相托的希望,想想如果自己患病,或自己的父母妻儿有疾的感受,想想千千万万痛百姓之疾的苍生大医,己所不欲,心静如禅当永为“医要”。

品洁似“玉”

良好的人品医德是人文医学精神的“根”。当你收治了一名患者后,即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开出的治疗方案既是对患者负责,又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相关药商的负责,而不能当成对对方的恩赐与施舍,觉得收个“红包”是“周瑜打黄盖”,吃点“回扣”是商家应给的补偿。用这个“伪命题”找理由开脱解释不当,毫无疑问破坏了社会发展良序,超越了法律法规底线,背离了人文医学的本质,每名医者当永远警醒铭记。

技高贵“金”

学研不止是人文医学的基本要求。学无止境,艺无尽头,尤其处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吃“老本”就会失去位置,不学习就可能落后,不钻研就会被淘汰。

医技的不断提升,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形式上的,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也不是“打鱼晒网”式的,须坐得住、沉得下、静得了,用心用脑,持之以恒,与知识结缘,与勤奋为友。

要想做“专家”,还要“博学”,“通博”与“专精”有机融合,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真正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掌握了精良的医疗技能就具备了做医的本钱,比金子还宝贵。

blob.png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