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石松菁主任的初识,是在急救医学专业本科课堂上,她对“休克”血液动力学的精细解读使我对“休克”这一概念有了透彻的理解,同时她对重症医学的饱满热情深深打动了我,坚定了我投身重症医学事业的选择。
在病房,常常可以看到石老师连续十几个小时守在患者身旁,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精心安排各种药物使用的剂量等事宜……她会因为患者导尿管的尿液滴数比上一分钟少了几滴而眉头紧锁,也会因为患者多排一次气而兴高采烈。她说看着危重患者转出ICU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在她的精心救治下,有些被认为不可能存活的患者常常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曾经有位29岁的自杀患者,因服用近40粒摇头丸,导致重度昏迷,入院时体温高得超过了体温计的刻度上线,血压几乎测不到,呼吸微弱。正当大家都觉得没希望时,石老师二话不说,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5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不到40分钟,完成物理降温、深静脉置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很快患者呼吸稳定了,循环功能也恢复了正常。经过石老师夜以继日的精心救治,两个多月后患者除了遗留有危重病肌病(四肢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外,其余各脏器功能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但奇迹的背后却没人知道石主任本身也是个患者,常常遭受哮喘地折磨。不久前,一位姓雷的患者经过40余天的抢救,病情终于稳定,高高兴兴地转出了重症内科,可他和他的家属却不知道,就在患者转出重症内科的前两天,为他诊治的石主任突然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幸亏同科室的医生及时发现,才使石老师转危为安。
作为科室主任,石老师工作十分繁忙,但她仍坚持牵头带动全科医护人员学习最新的学科进展。她还像挚友一样,向我们介绍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分享给我们。
石老师是我医路上的一盏明灯,她以高尚的情操、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熏陶后辈,使我受益终身。我将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急危重症事业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