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9日,“2016 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APLAR)暨第二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30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湿病学专家汇聚申城,共襄盛会。会议期间,海正药业联合多家医学媒体通过“安心直播间”对来自全球的“风湿病学大咖们”进行了专访。
专访
曾小峰:中国!世界风湿免疫领域崛起的一股“红色新势力”
>>>我国风湿病学发展接轨国际
2000年北京首次承办APLAR对中国风湿免疫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6年后APLAR再次回到中国是世界对中国风湿免疫事业发展的充分认可。经历16年的迅猛发展,当前中国风湿免疫病诊疗技术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并开始在一些领域领先国际水平。此次上海APLAR是历届会议以来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湿免疫团队已成为世界风湿免疫领域不可小觑的一股“红色新势力”。
>>>完善学科建设是风湿病学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
从最初的只有凤毛麟角几家医院设风湿免疫科,到现在全国700多家医院设立风湿免疫专科。我们看到了学科的不断发展壮大,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中国风湿病学仍是一个新兴学科,仍需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我们提出“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就是希望在每个县级市医院至少有一个风湿免疫专科,并建立一个能进行所有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检测中心,从而不断完善学科建设,让中国的风湿免疫疾病诊疗事业更长久地发展。
>>>民族制药企业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中国医疗事业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患者不能一味依赖价格高昂的进口药物。”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指出,最终还是要依靠本土的民族制药企业,为广大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提供优质优价的治疗“武器”。
“此次在APLAR年会的展厅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像安佰诺®这样优质优价的药物势必会给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更相信民族企业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栗占国:中国声音“唱响”2016亚太风湿病学年会
“2016年APLAR在上海举办,作为当年的申办牵头人我感到激动和自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说,四年前,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为申办APLAR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最终在申请主办权的5个国家里,得到30个成员国的认可,以得票第一的成绩获得了2016年APLAR的举办权!此次APLAR在上海召开,增加了国内医生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让世界看到中国风湿免疫领域的高速发展,对中国风湿免疫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栗教授介绍,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体现在很多方面。在临床研究上,从不同风湿免疫病的诊疗方法、新药研发及优化方案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建树。在基础研究方面,如RA、AS、SLE等领域都发表了高水平的文章。尤其在感染、遗传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方面,发现的致病分子和新的免疫细胞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年来,我的团队也基于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思路,在RA、SLE和SS等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了新的诊疗方法,分别在《Immunity》、《Cell H&M》和《Nat Med》发表了研究成果。未来几年,我们仍会以这样的思路开展更多研究,使患者的诊断更明晰,治疗更精准。风湿病学的发展和企业密不可分。也希望民族企业更加注重研发的投入,更多地支持学科发展,共同推动中国风湿免疫事业的发展。”
张志毅:国家要强大 学科要发展!
“对于APLAR再次来到中国,我深切感受到首先国家要强大,第二学科要发展”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志毅教授说。去年是中华医学会建会100周年,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建会30周年。30而立,去年是中华风湿病学的一个里程碑,我国风湿病学走上了新征程。随着“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风湿免疫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骨关节炎(OA)患者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OA患者已达2亿人。但人们对该疾病尚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OA被严重忽视。同时由于OA目前还缺少更有效的药物,故更依赖早期诊断和治疗,只有早诊早治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因此,近年来我们成立了骨关节炎学组,从政府、社会、学科等多种角度、多种层次来关注OA。学组今后不断将发展壮大,在医院尤其三级医院成立专病门诊,同时将开展相关研究,发表国人自己的OA大数据。
朱平:强强联合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风湿免疫学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医院间、院校间的强强联合,不仅有基础联合,还有临床医学方面的联合。同时,风湿免疫学科与骨科、大内科、儿科等科室都有联合交流和发展。”西京医院朱平教授说,过去,免疫治疗、生物制剂主要用在肿瘤治疗领域,现在生物制剂、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开始更多地在风湿免疫领域应用,并有广阔前景。
“生物治疗在风湿领域已有20年历史,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生物制剂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且随着众多国产生物制剂陆续上市,中国的患者开始通过民族企业的产品更多获益。希望国民族企业能更加强大,将生物制剂更好地发展起来,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开发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促进风湿免疫治疗进一步发展。”
古洁若:更新的AS诊断标准 让患者更早获益!
“强直性脊柱炎(AS)在近几十年一直是风湿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国际上对AS诊治分类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据既往诊断标准,患者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而新诊断标准应用以来,极大提高了中国乃至亚洲各国AS的早期诊治比例。2009年统计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延误诊治时间为6.7年;但最近研究发现,患者延误诊治时间已缩短至5.1年。新分类标准的出现及专家的快速推广,给患者带来了巨大临床获益。”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古洁若教授指出。
近两年国内对AS推出了达标治疗和规范用药建议,尤其今年提出三级治疗策略,对患者更早期达无炎症状态,减少骨结构破坏,最终减少致残至关重要。相信国际指南更广泛的推送和普及将对这些疾病更前沿、更规范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刘毅:未来风湿病学发展还看中国风采
“风湿病学近几年在我国有许多突破,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每年都有共识、标准的更新推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毅教授说,大部分风湿疾病都是慢病,其预后不但取决于诊治,更多的还取决于后续患者的自我管理。因此,对于风湿疾病的诊治,更应提倡诊治后患者的自我管理,可称其为延伸型医疗模式。“近年来,在本院的带动下,全国很多医院开始注重风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如很多公司通过自行开发的软件,推动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因此,医生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同时借助‘互联网+’模式,必定会让风湿免疫疾病的管理便捷化、扁平化、现代化,这将是风湿免疫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武丽君:风湿科的发展让再偏远地区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正规诊治!
“2000年APLAR年会在北京举办时,当时看到的更多是国外学者进行大会发言。16年后APLAR再次来到中国,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中国讲者走上了讲台。”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武丽君教授说,16年间,我国风湿病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值得欣喜和骄傲。
“作为来自新疆的一名风湿科医生,我也见证了新疆风湿免疫事业在老一辈专家一如既往支持和关注下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发展力度及学会的大力支持,新疆已有很多风湿免疫专科的医生覆盖到各个地、州,一些患者不再需长途跋涉就能在当地得到正规诊治。相信今后在学会的带动下,会有更多专科医生加入新疆的风湿免疫事业,让更多患者获益。”
风湿学科建设
自198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以来,中国的风湿免疫专业已走过30年历程。30年来,经过无数风湿病前辈及同仁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风湿免疫事业蓬勃发展。然而,风湿病学科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因此,如何加强和促进风湿免疫学科建设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协和医院 张烜
风湿免疫疾病被纳入“十三五”精准医疗项目第一梯队。未来,我们需积极参与到风湿免疫疾病相关项目的推动中去,利用好各种资源及学术会议的影响,使中国风湿免疫事业迈到一个更新、更高、更好的学术层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鸿斌
内蒙风湿事业的发展可用“梯队、参与、特色”六字概括。即以地方学会为基础进行良好的梯队建设;参与到多学科的研究,在参与中成长;内蒙有一些特色疾病,如大骨节病、莱姆病、布氏杆菌病,其他地区较少,希望通过对这些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李小峰
1998年山西只有一个风湿科,10年前已到达一市一科,现在响应国家二级诊疗的要求,为县医院培养更多的风湿病医生。未来山西将继续实行这个策略,为基层培养更多的专科医生,逐步将风湿病的知识普及下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林进
未来会进一步扩大浙江省风湿免疫专科医生队伍。更好的向基层普及风湿病知识,让基层乃至社区的医生能知道什么是风湿病,使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造福浙江省广大风湿免疫病患者。
江苏省人民院 张缪佳
江苏是风湿病专科医生人数全国第一的省份,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将继续推行基础研究为基础,临床研究为特色的发展思路,我们也会努力为江苏省风湿免疫专科医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岚
近几年,陕西省风湿免疫事业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及陕西省医学会的领导下,在一市一科一中心的工作思路指导下,获得了长足发展。未来的工作,一是继续普及风湿免疫专业建设;二是将风湿免疫领域新的知识普及到更多基层医院,使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先进科技的成果。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重庆西南医院 方勇飞
风湿病防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医生的参加,希望通过这个体系把风湿病的管控前沿一直推到村医务室和街道的卫生服务中心。将来争取做到一村有一个医生对风湿病有基础的了解,让患者得到正确的就医指导。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周京国
中国的风湿队伍已逐渐壮大,队伍的下一步成长就是如何做强做精,能站在世界前沿平台思考下一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成绩。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陈进伟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无论从学科建设、人才还是资源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只有利用好这些优势,才能推动我国风湿病事业稳步前进。
上海仁济医院 叶霜
临床工作中,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构建一些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医疗模式。学科发展上,希望能有更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利用更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使数据发掘、患者管理等更高效。
APLAR走进中国感受
时隔16年,APLAR再次走进中国。这十几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风湿免疫学科高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这些年中国风湿免疫领域的变化,每位医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海南省人民医院詹峰教授:
风湿科发展属于创新阶段,为迎接挑战,我从肾内科转行到风湿科,与风湿免疫领域一起创新发展。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铖教授:
我是2005年从肾内科转到风湿免疫科,这些年风湿免疫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对其他专业的人才吸引力很大。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李芹教授:
2000年APLAR召开时,全国仅1000多位风湿科医生参会,此次APLAR有4000多名中国风湿科医生参会,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我国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苏茵教授:
我亲身经历过2000年APLAR,今天APLAR再次在中国举行,最大的感受就是参加APLAR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大,说明中国的风湿免疫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兴福教授:
16年,我国整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到免疫事业变化也非常大。从2007年来,尤其是生物制剂引入后,对我国风湿病的治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革命。现在风湿病学科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丁峰教授:
时隔16年,APLAR再次来中国,不仅是对中国风湿病学发展的认可,也是对中国风湿界的一种鞭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吴华香教授:
2000年浙江没有真正的专职风湿病医生,风湿免疫科的医生是零。16年间,整个浙江的风湿免疫事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截至目前,浙江已有300多名风湿科医生,主要的三甲医院都有风湿病专科,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获益。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洋教授:
今年APLAR会议,有很多中国医生参会并且以年轻医生为主,这反映出中国风湿病朝气蓬勃的发展状态,也说明我们日后发展的潜力巨大。
上海光华医院何东仪教授:
“今天的APLAR,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过10年前,说明我国风湿领域这十多年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且在许多领域和国际接轨。希望在未来的10年中国的风湿病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西京医院吴振彪教授:
“我有幸参加了2000年APLAR和今年上海APLAR,此次APLAR我除了感受到自身的逐渐成长,更多是感受到了中国风湿病事业在逐渐蓬勃地发展和壮大。
上海仁济医院吕良敬教授:
“APLAR能再次莅临中国,我非常开心。全亚洲的风湿病医生能汇聚上海,是我国风湿病学科的荣耀。”
对民族企业的寄语
企业强则国家强 科技兴则民族兴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高速发展,一批以海正药业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勇担民族使命纷纷投入到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药物的研发中去,力争为中国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提供更多优质优价的生物制剂。临床专家们对于民族企业,也有着自己的要求和期待。
长海医院赵东宝教授:风湿病学科要想发展,必须有治疗风湿病的武器,包括新药物或新技术,在这些方面民族企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日医院马丽教授:一个国家制药企业发展的好不好,民族企业是最重要的。生物制剂给风湿界带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我们应更多地支持民族企业!
北京宣武医院李小霞教授: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我们民族企业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很自豪。安佰诺®的上市,是风湿界的喜讯,未来希望听到更多这样的消息,也希望我们的企业能产生出更好、更高质量的药品。
北京儿童医院李彩凤教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风湿病需要更多人关注。希望各行各业帮助儿童风湿病诊疗领域发展,也期望有越来越多的药物用于治疗儿童风湿病。
株洲市中心医院李敬扬教授:希望民族企业的代表海正药业,能为中国风湿病患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国际品质的药物。同时,开展更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临床研究!
唐都医院张岩教授:我对民族企业是充满信心的,安佰诺®价格合理、质量稳定,希望海正药业以后能给风湿病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贵州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马武开教授:近年来,民族制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制药企业,产品质量有明显的提升。民族制药企业生产的生物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卢美萍教授:希望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生物制剂选择,我们儿科医生对海正药业等民族企业有更多的期待。
长海医院戴生明教授:民族企业是需要大力发展的!我国人口基数大,生产属于自己的药物,一方面能治疗患者的疾病,使患者获益;另一方面,解决患者依赖进口药,药价贵且难于获得的问题。另外,民族企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国家需要进步,要实现全球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