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1-10 总第47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1-10 总第47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6期

发布时间:2016-11-10

时评

标题导航

医生应主导新药上市评审

发布时间:2016-11-10来源:《医师报》作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梁剑芳  阅读: 66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新闻背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许嘉齐披露,截至2016年9月底,已完成审评任务8868件,是2015年同期的2倍。目前,已发布8批药物优先审评目录,极大优化了审评模式和程序,积压的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近2.2万件降至现在的1.15万件。

此前,一个创新药审评要18个月,仿制药则要等上六七年,远远超过了6个月的规定时限。消息一出,有人喜有人忧。喜的是老百姓可以在更短时间内用上安全而有效的“新药”;忧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既要速度,又要质量,是当前药物审评需要解决的问题。

增加专业人手,加快审批速度,无疑是方向之一。美国药品评审中心的审评人员总数超过5000人,中国药品审评中心实际在岗的人数130多人。药审中心审评的是全球高科技企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应该让一流的科学家,特别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主导新药上市的审评。

通过相互认证,提高审批速度,也是可行之举。就像现在推行的三甲医院之间检查结果互认一样,对于经过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药物在我国申请临床试验,是否可以进入快车道呢?这无疑将会加快国内民众用上国外新药的速度。

加大惩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是保障药品质量的基础。药厂可倾家荡产,人可以牢底坐穿——必须要有“刀口见血”的惩罚措施,惩戒出现的造假行为,震慑潜在的造假冲动,从源头保障药品的质量。

强制施行同一性标准,确保相同药物疗效一致,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以及不同厂家的仿制药之间疗效相差甚远,推进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是实现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能够相互替代的重要方法。


image.png